亞太是全球最具增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地區。亞洲開發銀行日前發布的《2022年亞洲經濟融合報告》稱,去年前三季度,亞太各經濟體貿易總額增長29.6%,其中區域內貿易增長31.2%。該報告還認為,亞太地區各經濟體間貿易的快速增長有助于增強區域經濟韌性。
貿易活力勃發
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在去年12月發布的《2021/2022年亞太貿易和投資趨勢》報告中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1年全球經濟再度經歷了極具挑戰性的一年,但亞太地區商品貿易實現強勁反彈,表現明顯優于其他地區。亞太地區商品出口額和進口額預計同比分別增長23.1%和22.8%,進出口總額將超過疫情發生前水平。該報告還預計,2022年亞太地區商品貿易將繼續復蘇,但增速將有所放緩,出口額和進口額將分別增長4.1%和5.2%。
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亞太地區的貿易將回歸正常增長軌道,個位數的增長可以期待。從積極因素來看,一是全球經濟逐漸走出疫情陰霾,亞太地區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區域貿易的增量仍將繼續對全球貿易增長作出貢獻,特別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生效實施,將對亞太地區的貿易增長帶來新的增量和新的動能。二是亞太地區包含了世界多個主要經濟體,目前來看,美國作為亞太最大經濟體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其市場需求仍比較強勁;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其進口需求增速也比較穩健。顯然,在全球經濟復蘇過程中,以中國、美國和東盟為代表的亞太大市場,區域內貿易將穩步推進。
“此外,隨著數字經濟發展加速推進,數字貿易、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也會給亞太地區貿易帶來新的動力。”張建平說。
不過,張建平也提醒,貿易摩擦、貿易爭端以及貿易保護主義等影響亞太地區貿易發展的負面因素,以及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和大國之間的博弈等都會對貿易發展產生潛在負面影響。
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亞太經社會執行秘書阿利斯夏巴納曾表示,區域合作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亞太地區將通過采取更具成本效益和影響力的措施推動更加高效、更具彈性的國際貿易。
經濟韌性增強
《2022年亞洲經濟融合報告》認為,雖然全球貿易遭遇疫情和供應鏈中斷等影響,但亞太地區各經濟體間貿易快速增長有助增強區域經濟韌性,區域融合發展將助力亞太經濟實現可持續復蘇。
該報告還稱,亞太各經濟體在數字互聯互通、環境合作、貿易、投資和價值鏈等領域不斷融合。RCEP等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資的最新措施有助繼續推進區域貿易和經濟一體化,為區域經濟實現可持續復蘇提供機遇。
談及區域經濟韌性,張建平表示,一方面,亞太地區擁有全球最重要的兩大市場——美國市場和中國市場,同時也擁有有著6億多人口的東盟市場。規模巨大且貿易活躍的區域市場,其域內貿易的創造效應將非常顯著,會增強亞太地區經濟的韌性。另一方面,RCEP一體化市場的制度安排也將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東亞的生產網絡體系。這也意味著,整個區域在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中的協作將會不斷增強,國際分工將越來越細致,進而推動亞太地區貿易和投資不斷增長,進一步增強區域經濟的韌性。
“目前亞太地區已經擁有50多份雙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同時產生了《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RCEP兩個巨型自貿協定,因此,機制性的制度安排也會保障未來亞太地區經濟的韌性得以延續。”張建平說。
作者:李 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