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商業貿促會與一站式外貿企業跨境金融和風控服務平臺XTransfer聯合發布《2022年4月中小微企業出口貿易(B2B)指數報告》(以下簡稱“指數報告”)。該報告指出,中國中小微外貿企業在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之下,相較于去年同期,4月份的出口仍然穩中有增,競爭力持續上升。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得到進一步控制,中國中小微外貿企業面臨的內外部壓力有望逐漸緩解,未來將持續向好發展。
記者了解到,上述指數報告包括《2022年4月中國外貿出口先行指數》和《2022年4月中國中小微外貿企業競爭力指數》。通過援引2022年4月及往年同期具有代表性的同批客戶樣本數據,并結合XTransfer平臺中小微外貿企業收款表現及中國海關出口數據,指數報告力圖反映中國中小微外貿企業在國內外突發因素影響下的出口表現,為未來3個月及全年中國中小微外貿企業全球展業提供重要指引和策略制定依據。
中小微外貿企業出口4月穩中有增
今年4月,中國外貿行業持續面臨多重挑戰。自3月以來,國內多地先后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物流循環不暢、供應鏈卡點堵點增多、人員上崗困難等一系列問題。同時,受國際形勢影響,大宗商品供給和價格繼續承受較大沖擊,原材料價格保持高位運行。美、歐等中國重要出口目的地正在經歷的高通脹,也為中國外貿出口帶來不確定性。
根據指數報告第一部分《2022年4月中國外貿出口先行指數》,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尤其在國內多地疫情尚未完全控制的背景下, 4月先行指數較1月和3月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相較于去年同期仍穩中有增。
據了解,《2022年4月中國外貿出口先行指數》由今年4月及往年同期具有代表性的同批客戶樣本數據,結合XTransfer平臺中小微外貿企業4月收款表現,進行歸一化處理后加權計算得出。
XTransfer商業智能中心表示,這一指數整體保持平穩,與去年同期相比表現出較為一致的走勢,展現出中國中小微外貿企業出口的較強韌性。
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統計數據,今年4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1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1%。其中,出口總值1.7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
而據XTransfer平臺統計,中國中小微外貿企業站內收款量同期同比增長7.8%。雖然較3月增速下降7.9個百分點,但顯著高于海關總署公布的4月中國貨物貿易出口總值同比增長。
XTransfer商業智能中心介紹,隨著本輪疫情進入防控“常態化”,部分中小微外貿企業在面對疫情時有了更為靈活的應對機制,能夠及時把國內單點疫情爆發造成的影響降至最低。例如,部分中小微外貿企業的供應鏈相對分散,國內單點疫情爆發帶來的影響有限;部分中小微外貿企業及時更換出貨港口,從而減少貨物交付延期風險。
此外,由于在 B2B 出口貿易中收款數據往往先于海關數據和物流數據顯現趨勢,該指數報告預計,在未來的三個月,隨著疫情進一步緩解,復工復產有序推進,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措施逐漸顯效,中國中小微企業外貿出口將有望逐步走出不利因素的影響。
靈活應變助中小微外貿企業“開局穩”
《2022年4月中國中小微外貿企業競爭力指數》顯示,在多重不利因素帶來的挑戰下,中國中小微外貿企業競爭力在4月表現出平穩增長的態勢。中小微外貿企業在面臨困難和挑戰時展現出較強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實現“開局穩”。
該指數從買家信任度、產品吸引力、出口運營效率三個維度綜合評估。指數報告顯示,《2022年4月中國中小微外貿企業競爭力指數》延續了3月的勢頭,保持平穩增長。盡管重點外貿城市的物流倉儲、集卡運輸、港口運輸短暫性承壓,但平均發貨時間仍然從3月的31天下降至4月的30天,呈現縮短趨勢。盡管外部環境存在不穩定因素,但中小微外貿企業不斷“修煉內功”,整體運營效率持續優化,平均發貨時間依然呈現向好趨勢。
從出口目的地來看,4月中小微外貿企業區域出口額前三大目的地區域依次為:北美、東盟、歐盟。在主要貿易伙伴中,中國中小微外貿企業同期對東盟出口額增速優于其他地區,環比增長6.3%。指數報告分析,4月疫情對外貿出口產生的影響更多聚焦于長三角地區,對珠三角及其他地區影響較小,而珠三角地區產業鏈與東盟貿易高度關聯。
從出口產品類別來看,4月中小微外貿企業出口額顯著增長的品類為塑料橡膠產品和金屬及其制品,同比分別增長23.4%和11.4%。這兩類產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均為北美地區,而塑料橡膠及金屬制品生產行業一直是我國對北美出口的優勢行業。盡管在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下,出口優勢行業依舊顯著增長。
指數報告分析,隨著疫情被進一步控制,中國中小微外貿企業面臨的內外部壓力有望逐漸緩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