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數字經濟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復蘇和增長的重要引擎。然而數字貿易作為一種新興貿易模式,標準規則制定相對滯后,目前尚未形成國際公認的統一規則標準。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數字貿易規則標準,是推動創新發展、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抓手。
近日,由浙江省商務廳、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之江實驗室和中國計量大學聯合主辦的數字貿易規則標準高峰論壇現場發布了《數字貿易標準白皮書》和《數字貿易 通用術語》雙團體標準兩項重要成果。
據悉,作為全國首個數字貿易標準化研究報告,《數字貿易標準白皮書》全面分析了國內外數字貿易發展和標準化現狀,明確了標準化研究范圍,提出了標準化需求,并從基礎通用、基礎要素、貿易業務、貿易監管與服務、貿易安全等方面構建了標準體系,是對數字貿易標準化工作的先期探索。《數字貿易 通用術語》雙團體標準是數字貿易領域的全國首個標準,收錄76個數字貿易領域通用術語,對概念定義、概念特征、概念體系等內容均有精準描述。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員與對外事務部主管吉米·史蒂芬斯表示,浙江是中國數字貿易發展的重要區域,希望浙江省政府和相關機構在數字經濟、數字貿易等領域能夠繼續合作,共同推動數字貿易規則標準達成全球共識。
“標準是貿易的依據,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制定規則標準意味著在國際競爭中掌握話語權。”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首席專家、研究員咸奎桐表示,數字貿易的發展離不開標準化,一方面,標準為貿易制定規則,包括提供共同語言(術語和定義),提供共同遵循的依據(材料、產品、檢驗、認證等),評價的依據,爭議解決的依據,另一方面,標準提供貿易便利化,包括統一數據、單證格式、統一標識代碼等。
作為數字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已經走到了世界的前列。面對當前全球電子商務發展的新形勢,咸奎桐認為,跨境電商標準化需有效支撐下列核心需求:一是平臺交易訪問類,包括電子商務平臺、店鋪、產品信息的規范化展現,消費者通過電商平臺購物時可以正確有效地評論且評論結果能被其他消費者快速準確地參考,還包括支付的快捷性和安全性。二是主體信用類,電子商務誠信問題,包括投訴糾紛解決,各種消費陷阱、欺詐的有效規避等。三是物流方面,物流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了消費者體驗和粘性,通過制定國際標準,推動節能環保包裝,確保包裹便捷查詢、確保包裹安全送達和有效確認,推廣先進物流技術的應用。
在咸奎桐看來,在推進電子商務國際標準化工作方面,浙江有責任也有優勢。首先,《浙江省數字化改革總體方案》要求,推進電子商務創新發展,探索世界電子商務新規則。其次,國際標準化組織電子商務交易保障技術委員會(ISO/TC321)和全國電子商務質量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563)秘書處均落戶杭州,浙江可以充分運用國際、國內標準化平臺,積極加強與國內外標準化技術資源力量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