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5月份以來,韓國已經連續三個月出現對華貿易逆差情況。而自1994年8月至2022年4月,韓國以月度計對我國貿易一直保持順差。
今年5月和6月,韓國對華貿易逆差分別達到10.99億美元和12.14億美元。據韓國關稅廳7月2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前20天韓國對中國出口80.76億美元,同比減少2.5%,自中國進口96.15億美元,同比增加23.5%。
在7月前20天內,韓國對華貿易逆差已達15.39億美元,超過了5月和6月的逆差額,貿易逆差持續擴大。
韓國對華出現貿易逆差的主因是什么?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分析稱,究其原因在于中國制造業技術的飛速發展。
韓國之所以對華貿易保持連續近30年的順差,是由于“韓國制造”在中國市場擁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曾幾何時,韓國三星手機占我國手機市場20%以上、韓系汽車在我國汽車市場占有率達7%以上,2009年,韓國LG電子也曾在中國達到其最大市場占有率5.6%。
但近年來,韓國主要出口產品在中國的占有率不斷下降。截至去年年底,三星手機在我國市場的份額已不足1%,LG去年在中國電視市場僅占0.1%的份額,在汽車市場,韓國現代和起亞汽車在中國市場占有率排名也被“擠出”前10。
“中國產業升級非常迅速,韓國原來的一些優勢產業相對于中國而言越來越被削弱,而在一些新的領域反而是中國一開始相對于韓國就具有優勢。”梅新育表示,由此,韓國對華貿易格局發生逆轉。
“原來三星基本上都是自營生產,在中國國內有很多生產工廠,而工廠大量的從韓國進口一些元件,這給韓國對華貿易帶來了大量順差?!泵沸掠硎?,“但隨著發展,中國國內的代工企業效率高,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現在三星都是委托我們內資的代工企業進行生產?!?/p>
而近些年,我國一些新興產業發展迅猛,也促使韓國產品在中國進口市場份額下滑?!艾F在好多最前沿的新興產業,全世界基本上就是只有中美兩個國家能夠參與競爭,比如說像云計算這一領域,其它國家很難有國際競爭力?!泵沸掠硎?,此外,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其它國家跟中美兩國在這一領域差距也都較遠,“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等于說是對韓國汽車產業形成了一種替代。”
現在,“中國制造”已開始反向對韓國出口高技術零配件。據《韓國經濟》7月12日報道,最新調查結果顯示,韓國制造業90%以上的新能源電池、半導體、汽車、航空零部件等核心產業材料從中國進口。
梅新育表示,韓國對華貿易收支格局,從長遠來看,逆差完全有可能變成常態。就此,也有韓國專家分析稱,中國正在迅速縮小與韓國的技術差距,韓國對華貿易前景黯淡,未來整體貿易逆差將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