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中國貿促會召開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中國貿促會《第三季度外貿形勢調研報告》(下稱“調查”)。
調查顯示,45.1%的外貿企業表示三季度外貿發展信心逐步恢復;30.31%的外貿企業預計全年貿易額能夠實現同比增長,該比例較二季度上升4.09個百分點;大中型企業對全年外貿形勢更為樂觀,小微企業預期雖然較弱,但較二季度有所改善。
中國貿促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國際商會秘書長孫曉介紹,在調查中深切感受到,各項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和穩外貿政策實施效果在三季度開始集中顯現,上半年企業反映強烈的運價、能源、資金、匯率等問題得到明顯緩解。“總的來看,我國外貿企業的信心預期明顯增強,持續展現了較強的韌性。”孫曉稱。
調查:外貿企業出口額和利潤雙雙向好
調查顯示,首先,外貿企業出口額和利潤雙雙向好。22.69%企業貿易額環比上升,19.52%企業利潤環比上漲。
其次,高附加值行業出口利潤增長幅度大。鐵路船舶航空航天運輸設備、造紙和紙制品、專用設備制造、汽車等行業的外貿增長動力較足,分別有40%、39.29%、35%和28.28%的企業實現出口利潤的環比增長。
第三,隨著企業對《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了解和運用的加深,東盟成為了我國外貿訂單最大的來源市場。三季度外貿企業新增訂單主要來源市場前三位分別為東盟、歐盟和美國,占比分別為30.6%、30.55%和25.29%。
第四,外貿企業對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寄予厚望。46.7%的企業認為外貿綜合服務對出口促進的作用最大,22.52%的企業認為跨境電商的作用較大。
孫曉介紹,當前外貿企業面臨外部需求收縮,在手訂單不足,綜合成本高起和疫情反復困擾,經貿摩擦增多等等多重困難。調查顯示,60.2%的企業表示訂單下降是面臨最大的困難,51.83%的企業感受到了訂單分流的壓力,56.2%的企業認為原材料成本上升,47.68%的企業反映疫情影響生產。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在本周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外需增長放緩是外貿當前面臨的大背景。為了應對這樣的背景,推動外貿穩定增長,黨中央、國務院及時作出部署,努力為外貿企業創造好的環境,為外貿保穩提質目標創造好的條件。
王受文表示,今年以來,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穩經濟、穩外貿的政策措施,這些措施起到了較好效果,企業對這些政策非常歡迎。近日,《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措施》正式印發,旨在增強外貿履約能力,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激發創新活力,助力穩外貿;強化保障能力,促進貿易暢通。
此外,王受文稱,全國各地非常重視外貿工作,很多省都出臺了務實管用的配套措施,建立了外貿企業“白名單”制度,重點予以支持,商務主管部門對一些重點外貿企業開展常態化走訪、“一對一”幫扶,都有助于我們外貿的穩定增長。
對于今年余下幾個月的外貿走勢,王受文表示,總的來說,盡管我們面臨外需放緩甚至減弱的大背景,但下半年的外貿還是有信心能夠實現正增長,還是有信心通過外貿的增長來為國民經濟的回升向好作出積極貢獻。
超過60%的參展商預定了下一屆展會
孫曉表示,今年以來,在全球疫情反復、俄烏沖突、國際貿易投資疲軟的背景下,我國外貿外資頂住重重壓力、克服諸多困難,對外貿易展現出較強韌性、實現穩步增長,利用外資實現流量增、存量穩、質量升。
9月13日,在前期出臺一系列政策基礎上,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穩外貿穩外資的舉措,助力經濟鞏固恢復基礎。孫曉稱,中國貿促會將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以抓好服務外資企業專班工作為重點,著力在三方面精準發力。一是加強形勢研判。密切跟蹤世界經濟形勢新動向、外貿外資企業新困難、助企紓困政策落地新情況,及時向有關部門進行反映,并更好服務決策。
孫曉介紹,調查顯示,外貿企業的政策訴求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繼續加大減稅降費落實力度,延續相關稅收減免優惠舉措,幫助企業降成本、增信心、解難題。二是加快恢復國內線下辦展,積極組織外貿企業境外參展,提高跨境人員流動便利性。三是加大外貿企業利用自貿協定優惠政策的培訓咨詢,幫助企業有效應對國際經貿摩擦,全面提高企業運用優惠政策和抗擊外部風險能力。
二是搭建更多平臺。組織企業參與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B20)、APEC工商咨詢理事會會議,繼續舉辦系列數字展會,適時組織企業參加國外大型展會,組織中國國際商會會員企業開展地方行,千方百計助力企業抓訂單、拓市場、尋商機。
孫曉稱,中國貿促會所屬的中展集團,自去年以來,以“代參展”形式,組織了近150家中國企業參加巴西太陽能展、德國慕尼黑激光展、歐洲智慧能源博覽會等23場展會,受到參展企業的普遍好評和廣泛認可,超過60%展商已預訂下一屆展會,而且大多要求增加展覽面積。
三是提供高效服務。指導企業用足用好RCEP等自貿協定優惠政策,提升優惠原產地證簽發便利化水平,做好國際經貿仲裁、商事調解和知識產權服務,幫助企業加強合規建設、應對貿易摩擦。
孫曉稱,8月份,全國貿促系統共簽發原產地證書、ATA單證冊、商事證明書等各類證書49.86萬份,同比增長11.47%。其中,非優惠原產地證書簽證金額為382.99億美元,同比增長14.11%;簽證份數31.8萬,同比增長5.37%;辦證企業數量3.75萬家,同比增長6.11%;備案企業總數187.36萬家,同比增長17.79%。優惠原產地證書簽證金額為57.65億美元,同比增長41.60%;簽證份數為13.07萬份,同比增長36.45%;辦證企業1.96萬家,同比增長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