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開放的中國市場、日益完善的營商環境,為外資企業打開“機遇之門”。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以實實在在的“投資選擇”,對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完善高效的產業體系投出“信任票”。
12月20日,飛利浦空調產研基地在安徽省滁州市正式投產。此次落成的飛利浦空調產研基地是飛利浦在中國的又一全球研發制造中心,承載著空調研發、生產兩大功能,也承擔著國際品牌本土化發展新路徑的探索重任。
后疫情時代,消費需求放緩,全球貿易壁壘也有逐步加高的趨勢,中國制造業面臨多重挑戰。飛利浦空調產研基地在安徽滁州落成,是百年品牌的國際影響力與中國制造強大優勢的結合,不僅為空調市場帶來了“新勢力”,也為地方引資與中國制造的發展帶來了新思路。
打造中國制造新范式
位于滁州市南譙新區的飛利浦空調產研基地,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分三期實施,主要用于研發生產飛利浦家用空調、大型商用空調及壓縮機、電機等配套產品。從今年3月奠基開始,僅用9個多月時間就完成了首批工程建設并具備投產條件。首批投產的研發中心、智能化生產車間和自動化倉儲物流中心,具備空調產品全流程自研自產能力,整體投產后預計年產量可達500萬套空調。
“對于飛利浦來說,進軍空調市場是一項重要的戰略。”飛利浦品牌業務總監Jeroen Koster將此舉看作飛利浦大踏步邁入發展新階段的標志。近年來,飛利浦將“創新為你”的健康理念逐漸延伸至空氣領域,緊貼健康空調賽道,大力進軍空調市場。在今年8月的新品發布會上,飛利浦空調提出“健康+空調”的概念——在強化空調核心性能的基礎上創新健康功能。
隨著滁州產研基地的正式投產,飛利浦空調開啟自產自研的高速發展階段。“這里將會是一座高水平、現代化和具有非凡創新能力的空調產研基地。”飛利浦空調董事長黃輝告訴記者,從研發中心到兩器車間、總裝車間、物流中心,飛利浦空調產研基地整體以自動化、精益化為核心,以數據為基礎,依托研發、制造和供應鏈等載體,致力于構建安全高效和綠色低碳的科技型智能制造工廠。
看好未來發展之路
日本重工業巨頭株式會社IHI和美國壽力公司共同投資9000萬美元的高端裝備制造項目簽約落戶蘇州工業園區;德國巴斯夫集團在廣東湛江投資100億歐元的一體化基地項目全面建設起步……今年以來,外商在華投資的領域更廣、數額也更大。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吸收外資破萬億元,前10個月引資規模達10898.6億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引資規模的穩定增長離不開政策的支持。為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中國政府從投資環境、投資服務和投資導向等方面采取多項措施,今年以來更是接連推出了強化制造業重大外資項目服務保障,推動相關項目盡快落地等一系列支持制造業利用外資的務實舉措,有力地提升了外資投資中國、扎根中國的信心。
飛利浦空調產研基地的加速落子,正是外資企業紛紛看好中國機遇的一個縮影。“飛利浦空調產研基地的建立,是中國制造業與國際品牌完美結合、雙向互補的典型范本,也必將為中國家電行業制造帶來新氣象。” 中國制冷學會副秘書長荊華乾說。
作為長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安徽省強化區位優勢,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堅定不移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滁州市政府副市長蘇虹表示:“飛利浦空調產研基地落戶滁州,將大力促進區域經濟、人才就業,推動當地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為滁州智能家電產業發展按下加速鍵。”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理事長朱軍也表示:“飛利浦將其空調品類的研發生產放在中國市場,充分彰顯了國際品牌對中國市場、中國制造的信心。歡迎國際品牌來到中國,以中國制造為基礎蓬勃發展。我們對這樣的合作模式充滿期待,希望共同推進行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