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形勢日益復雜嚴峻,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疫情延宕、地緣政治沖突持續、匯率波動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民營外貿企業發揮了經營靈活度高和市場適應性強的優勢,迎難而上、攻堅克難,成為穩外貿的“韌性擔當”。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的意見》,提出了13條具體政策措施,幫扶外貿企業應對困難挑戰。同時,繼續加大減稅降費力度,今年以來,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已超4萬億元,眾多民營外貿企業受惠受益。此外,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政策措施。保護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微外貿企業是民營企業的集中組成,也是我國外貿行業的“毛細血管”。他們在探索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雖然今年國際市場環境并不十分樂觀,但我們依然通過與國內外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產業鏈,滿足用戶個性化定制化需求,探索業績的新增長點。”邢臺量能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邢臺量能)總經理王瑞華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說。
邢臺量能是一家民營的兒童玩具專業提供商及出口商,核心產品是兒童仿真車、自行車、摩托車、工程車及相關兒童玩具等。目前這家企業提供的綠色環保、品質優良的兒童用品,已遠銷至美國、英國、歐洲、俄羅斯、馬來西亞、越南、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
據介紹,邢臺量能近年來為適應市場需求,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全渠道開發國際市場,目前共累計批發商和終端消費者等各類客戶約 8 萬人。該企業還通過專業展會、線下市場推廣、海外倉合作等探索線下營銷渠道,并且利用中信保、海外倉、海外員工及代理合作等,進行多渠道客戶觸達。
民營企業緊盯全球貿易格局變化,不斷拓寬渠道,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積極開辟海外市場,成為當前各地區外貿發展的新趨勢。今年前11個月,山東省的民營企業實現進出口2.2萬億元,同比增長17.6%,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73.4%,同比提升2.6個百分點;工業大省河北省前11個月外貿進出口總值5052.8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在企業性質上,民營企業占六成以上,民營企業進出口實現3358.7億元,同比增長10.5%,占進出口總值的66.5%;前11個月,江蘇省民營企業進出口2萬億元,增長12.3%,占江蘇省外貿總值的40.1%,該省民營企業增速高于全省5.6個百分點,拉動江蘇省進出口增長4.7個百分點,是今年江蘇省外貿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量。
就全國而言,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1個月,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數量58.52萬家,同比增加5.9%。其中,民營企業前11個月進出口規模達19.41萬億元,增長13.6%,占我國外貿總值的50.6%,比去年同期提升2.2個百分點。特別是在外貿新業態持續發展方面,民營企業更具活力和韌性。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前11個月,我國對外貿易展現出較強的發展韌性,得益于健全完善的生產供給和持續擴大的國內需求,在國內政策的帶動下,各類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活力持續釋放,民營企業作為外貿第一大主體地位進一步鞏固。
民營企業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成績,與他們在困難面前主動作為息息相關。今年以來,在市場開拓方面,面對美歐主要市場需求下降的情況,民營企業加大了對東盟、拉丁美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外貿力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與此同時,民營外貿企業正在努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從為外國品牌代工升級到開發自主品牌,開拓國際市場。
“近年來,雖然代工業務的利潤在減少,但我們自有品牌業務利潤是代工的5倍以上,企業將品牌化作為長期發展方向。”來自浙江的紡織類外貿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
據王瑞華介紹,目前他所在的企業已在海外注冊兩個商標,主要覆蓋北美地區。在開拓歐洲市場方面,目前已注冊歐盟 CE 證書 3 個,涵蓋兒童三輪車、兒童摩托車、兒童電動汽車品類。
然而,有機遇也有挑戰。近年來外貿企業綜合成本上升,經營風險和壓力處于高位,也是普遍的問題。9月份,商務部印發《支持外貿穩定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從保生產保履約、支持優勢產品開拓國際市場、積極支持企業參加各類展會搶抓訂單、進一步促進貿易暢通等方面提出多項政策措施。商務部在近日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也透露,下一步助力外貿企業將從三方面發力:一是便利商務人員往來;二是發揮各類展會作用;三是幫助外貿企業獲取海外市場信息。特別是針對部分中小外貿企業反映的海外市場信息獲取難、費用高的問題,商務部將指導地方、相關機構提升海外市場信息服務供給能力,支持中小外貿企業獲得更多優質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