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市場的開發從哪里入手,不知道怎么開發這個市場。不少公司想開發特定市場,還有的是公司分配了不同的業務員負責不同的市場,有針對性的開發一個區域的方法就顯得非常重要。
特定市場如何選?
首先分析可行性,不是所有國家都適合開發的,例如出口豬肉的公司,如果把中東作為主要的市場,顯然就必然是失敗告終。
列出所有潛在的市場》
先從手頭的資料分析
1、企業內部的資料,客戶名片資料、成交記錄
2、外部資料,網上搜索、透過專業的行業雜志、海外朋友的詢問
那么選擇的時候從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是這樣一個從淺入深的關系
選擇產品相匹配的市場》
參考一下想出口的產品,在社會、經濟、宗教、文化、情感方面,與該國是否相適應?
了解一些所需要市場是否已經有一樣的產品或者類似產品?
已有的類似產品分析一下,了解優缺點,同時看一下已有產品的銷售情況如何?
有條件的,到國外市場所在地,實地調研一下。
選擇市場容量大的市場》
從人口,收入,消費習慣,還有產業結構做出評估,看一看該產業該國一年的進口數量,
由以下方法
1、搜索引擎
例如我搜索迪拜紡織進口,就找到了中東時裝和服飾的年貿易額約150億美元,中東紡織規模逐漸擴大,每年約有11%的增長率。根據行業的不同也可以針對性的搜索查找。
2、海關數據
可以看一年的出口情況,海關數據,搜索產品關鍵詞看銷售情況。
判定潛在市場容量
在google trends上面通過對某特定市場上接關鍵詞進行搜索,看所在地區的搜索熱度,搜索熱度趨勢判斷。
有沒有想要購買的人還沒買?由于銷售推廣,是否有一些想買的人還沒看到?
隨著收入水平提高,消費習慣改變,該產品銷售額是否會增長?
分析競爭情況》
在開拓該市場的時候分析可行性還要從競爭對手入手。
作為外貿出口來講,主要有這三類競爭對手
要了解這三部分所占的比重。
如果產品自身的產品與已有競爭者在品質和價格上都不具備優勢,又在短期內無法通過實力改進產品超過競爭對手,那么開發市場難度就很大,挖掘客戶難度很大。
要選擇公司的產品有較大競爭力,客戶的需求又和自己公司條件相適應的市場作為目標。
外貿作為全球化銷售,必然是這樣,老業務員一定碰到了這樣的情況,我們會碰到一些客戶表示在當地買更便宜。因此我們還要進行下面一步。
選擇進口政策簡單的市場
關稅高低,反傾銷情況,反壟斷情況,限定定價,認證要求。
要求高的,關稅高的。還有這段時間中美貿易戰一樣,有些產品該國會采取政策性保護,保護當地生產企業的,那么打入該市場就比較麻煩,理應先跳過。
農村包圍城市,還是城市輻射農村
時尚產品必然是從一線城市流向二三線城市再流向三四線城市。南抖音,北快手,快手定位主要是三四五線小城市。而抖音主要來自一二線城市95后、00后、白領等。大概快手就是“吃大蒜”的,抖音是“喝咖啡”的;一邊是東北老鐵,一邊時髦“鮮肉”;一邊土味,一邊洋氣。
同樣在市場選擇上,要看走高品質發展之路,歐美國家先開發;走低價之路,先從印巴國家開發。
在開發方向上,選擇一些中心市場,諸如迪拜、美國之類在輻射周邊城市,還是其他邊緣城市先開發,避開競爭對手?
如果公司要分配市場,那么作為業務員來講,也要利用上面的這些先分析一下,畢竟分配到了一個沒有潛力的市場,那么作為外貿業務員來講以后在公司的客戶開發必然很無奈。
如何開發特定市場
開發特定市場一定是在公司做了幾年外貿之后的。
外貿開發主要有這兩個方向
1、先開發特定市場,再逐步擴散開來
2、先有任意市場的客戶,再聚焦特定市場
在外貿實際操作中,必然是第二種比第一種容易的多的多。參展也好,B2B平臺上發布產品也好,剛開始來的各種各樣國家的客戶都有,公司有很多產品,剛開始我們根本不知道哪個產品適應哪個市場。
作為大部分外貿公司來講,先是積累任意市場的一些客戶,當做了幾年外貿之后,逐漸擴大團隊,分區域分市場,再到每個特定的市場中深挖,千萬不要還沒學會走路就要先跑步。
有這個特定市場開發是一個有遠見的模式,但是需要一定的資金,一定的公司費用規劃。
我在開發市場初期,在網上搜索信息,怎么搜索也搜索不出來市場到底在哪里,在一些國家互聯網不是很發達,某些信息根本就不會發布在網上。甚至我到一些論壇找在當地國家的華人,他們也不知道市場在哪里,隔行如隔山,就算在當地,產業很多,城市很大,不知道也是非常正常。
如果條件不允許的,僅僅參加國內的展會,這種方式就慢一點,參加廣交會,上海國際展會。大部分來的是印巴地區這類臨近國家多一些,南美之類的國家就很少,原因是太遠了,局限于國內展會,范圍就會局限,也就只能開發就近的特定國家市場。
條件允許的,參加國外展會是積累當地客戶資源最容易的方式, 比如參加迪拜展,我就積累到周圍沙特,科威特...這類周圍國家的客戶資源。這個也有一個戰略的做法,剛開始進入若干個市場,全面撒網。
我們做法就是這樣,剛開始到處參展,一個地方參展一次,有的地方客戶成交了,我們發現了該地市場所喜好的產品。當然也有地方去參展沒有一個成交,純粹撲了個空,彎路是必然會走的。有了這些花錢買的教訓,我們也得出了一些經驗,找到了針對不同市場所喜好的產品。
參加這些展會幾次當我們有了十幾個客戶,幾十個客戶之后有了這些種子客戶,就能利用網絡的方法高效開發客戶(見簽名),找出相關的一批客戶,我們在網上聯系,篩選。
網上聯系好了之后我們就去拜訪客戶,我們只要去客戶所在的地方,就自然能夠發現他附近的他的同行也就是我們的潛在客戶所在。
不少人想到開發特定市場就是直接去跑市場,這樣做更多的是像只無頭蒼蠅一樣,到了那里連市場在哪都不知道。
當有一定的該市場的時候,即使我們去沒有找到市場,我們也不會白白的拜訪,至少拜訪了這些客戶,還能帶來一定的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