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就是大通關流程集成貨物申報、艙單申報、運輸工具申報、許可證件申領、原產地證書申領、企業資質辦理、查詢統計、出口退稅、稅費支付等9項業務功能,實現一點接入、一次提交、一次查驗、一鍵跟蹤、一站辦理。企業通過“單一窗口”可一次性提交海關、海事、邊檢等口岸管理和國際貿易相關部門要求的標準化單證和電子信息,各口岸相關部門管理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
2014年2月,上海率先啟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試點。之后,海關總署牽頭18家口岸和貿易管理相關部門加快推進“單一窗口”建設。目前,“單一窗口”已覆蓋全國31個省(市、區)所有口岸范圍,單日申報量突破61萬票,主要申報業務(貨物申報、艙單申報、船舶申報)覆蓋率達到50%以上,累計注冊用戶達10萬余家。
“我們公司每年報關數量4.3萬票,單一窗口啟動以后工作效率提高了50%以上,現在辦理這些業務工作人員由3名減少到1名。”大連忠進國際貨運公司報關部經理李銳說。
浙江舟山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開展運輸工具(船舶)“一單四報”無紙化試點,取消70余種紙質申報材料,基本實現國際航行船舶進出境通關全流程無紙化。
日前,青島誠安信航船舶機械有限公司申請辦理海關注冊登記手續。青島海關關員通過“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審核企業信息,向企業核發了《海關報關單位注冊登記證書》和《出入境檢驗檢疫報檢企業備案表》。這是海關機構改革后,青島海關轄區內通過“新海關注冊備案窗口”取得報關報檢資質的首家企業。
4月20日起,我國出入境檢驗檢疫系統統一以海關名義對外開展工作。改革后,企業報關、報檢“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口岸監管也更加科學、高效。
“單一窗口”實行免費申報制度。企業可通過“單一窗口”一站式線上辦理申報、查驗、支付、放行業務,并延伸到許可資質、出口退稅辦理等貿易管理環節。據重慶口岸辦測算,通過實施“單一窗口”,水運進出口19個環節優化了8個,抵港到提貨時間由平均4天壓減為3天,企業成本下降10%以上。
今年3月,北京海關發布京津跨境貿易便利化政策措施。其中,企業資質申請直接調用17項工商部門提供的數據,企業只需補充數據3項。當月,北京企業在天津海關申報海運進口報關單7053票,海關通關時間7.53小時,比以前縮短一半;出口通關時間0.27小時,比以前節省近七成。
據悉,“單一窗口”功能將繼續拓展,打通監管、物流、金融、保險等國際貿易全鏈條服務,今年年底前實現全國主要申報業務應用率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