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聲長長的汽笛,9月27日,首列“保石歐”中歐班列從石家莊國際陸港駛向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該班列搭載有河北保定生產的鋼絲繩電動葫蘆、箱包、人造革等商品,共計100個標箱,價值2092萬元,預計12天后達到莫斯科。一路風雨一路行,在全面打造石家莊國際陸港之前,當地及周邊外貿企業的大宗商品要想出海走出國門,通常需要把產品千里迢迢運輸到海港通過海運出境,這過程中還需要自己找車隊去海港拉集裝箱,空箱拉回來裝好貨再拉回港口,這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增加了物流成本。雖然河北是沿海省份,但省會石家莊卻是一個內陸城市,不臨海、不靠河、不沿邊的地理區位,讓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遭遇國際物流“短板”。
然而,石家莊國際陸港的建設與發展為外貿企業提供了穩定便捷的運輸方式和貿易通道,外貿貨物可以搭乘國際陸港的中歐班列直接出口,這種一站式的物流服務,既節省了物流成本,也大大提高了運輸時效性,促進了河北和京津地區外貿高質量發展。
石家莊國際陸港第一趟中歐班列在2018年6月29日開行,從石家莊到俄羅斯莫斯科。從此,在亞歐大陸上燕趙“鋼鐵駝隊”一路馳騁。之后,石家莊國際陸港班列運營能力穩步提升,平均每天從這里發出的中歐班列至少有兩趟。2020年12月16日,國際陸港中歐班列年運營列數首次突破100列,全年共開行中歐班列105列,比2019年提升了708%,2021年全年開行212列。
據石家莊國際陸港總經理劉金朋介紹,截止到10月8日,今年石家莊國際陸港已開行中歐班列363列,運送標箱35626個,貨重34.51萬噸,貨值77.86億元,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71%、169%、250%、194%,各項指標繼續穩居京津冀同類國際陸港首位。
目前,石家莊國際陸港已開通13條國際線路,覆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法國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貫連莫斯科、明斯克、馬拉舍維奇、漢堡、巴黎等亞歐大陸主要物流樞紐城市,開行“保石歐”“邢石歐”“滄石歐”等5條“+石歐”線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河北集散中心,實施“中歐班列+”模式。
近段時間,“一帶一路”交通互聯互通不斷取得新突破:新疆雙口岸2022年開行中歐(中亞)班列突破一萬列;中老鐵路運營10個月累計運輸貨物851萬噸;中歐班列長安號今年開行突破3000列;2022 “中歐班列-進博號”從德國漢堡發車……中歐班列多條國際通道暢達四方,顯著帶動國際物流效率提升,成為推動中外貿易往來的經濟動脈。
開行十年來,中歐班列規模快速增長,從最初的每年17列,增長到每年超萬列;運輸商品種類,從最初的電子產品,拓展到汽配及整車、化工制品、機械設備、醫療器械以及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家居、服裝等五萬多個品種;年度運送貨值從不足一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近560億美元。
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項目,中歐班列的運輸服務網絡不斷延伸,隨著今年8月21日中歐班列(西安—漢堡)從西安國際港站開出,2022年以來,中歐班列已經累計開行了10000列,較去年提前10天破萬列,持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截至今年7月底,中歐班列共鋪畫了82條運輸線路,通達歐洲24個國家200個城市。
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今年發布的《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1)》顯示,通過中歐班列,中國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家電、日用小商品等多種產品,以更快速度、更優價格到達歐洲,提升了歐洲消費者福利。同時,中歐班列也為俄羅斯、德國、荷蘭等國家的木材、糧食、畜牧業產品、水果等特色產品創造出口機遇。2016年至2021年,中國自歐盟進口貿易額增長了63.7%,其中自中東歐進口增長了127.3%。
在石家莊國際陸港中歐班列跑出開放型經濟新速度的同時,一千多公里之外的南昌向塘國際陸港,新能源重卡、門式起重機等設備正在有序工作,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過去,向塘作為貨運物流的中轉站,貨物裝卸主要依靠人力,物流成本高,運輸效率低。如今的向塘國際陸港卻大不相同,不僅生產設備與物流設備得到了更新,貨物裝卸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化,而且從集裝箱靠港到集裝箱拆箱運輸,到貨物最終到達客戶的手中,通過云計算技術,全過程都可以實時監控貨物具體的位置和狀態。
向塘西車站黨委辦公室干事李瓊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南昌向塘國際陸港緊跟“十四五”整體戰略方向,加快產業數字化,利用數字技術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賦能傳統產業,加快物流產業數字化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物流產業集群。在未來,南昌國際陸港將以加快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為契機,加強樞紐謀劃和存量設施建設,完善功能布局,積極構建連接東西,銜接南北,通江達海,輻射全球的國際運貿服務網絡,助推南昌“4+4+X”產業騰飛,將南昌國際陸港打造成為中部地區重要國際供應鏈組織中心和產業要素資源配置中心。
在疫情期間,南昌向塘國際陸港中歐班列始終保持平穩運行,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南鐵)與相關部門不斷優化裝車計劃和裝載方案,量身制定集裝箱安全卡控措施和安檢查危細化方案,在做好疫情防護的前提下,全力打通“從廠門到車門,從車門到家門”的各個環節,暢通運輸渠道,確保列車安全正點抵達目的地。同時,為了提高運輸效率,南鐵向塘西車站聯合中遠海運以及海關等部門開辟了“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綠色通道,實現通關一體化,提升通關效率,幫助企業解決運輸、通關方面難題。
10月15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發言人孫業禮在發布會上表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于我國比較優勢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將為實現中國經濟長遠發展、為促進世界經濟穩定復蘇注入持久動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更好聯通。“可以說,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應有之義。”
駝鈴聲聲,舟楫相望,綿亙萬里,延續千年。今天,中歐班列已經穩穩接過絲綢之路上貿易往來的接力棒,架起了國際合作互利共贏的新橋梁。在未來,期待中歐班列的下一次突破,期待“鋼鐵駝隊”運得更多、走得更遠,為外貿高質量發展帶來更多動能,為沿線國家和人民帶去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