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老板、市場經理還是銷售經理、銷售人員,當你們跟巴西客戶打交道的時候都應該盡量避免這九個誤區:
第yi個誤區跟地理有關,巴西是在南美洲,不是在非洲,巴西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國家,在世界上面積排名第五,巴西人口是2億人,巴西幅員非常遼闊,人口平均密度低一些,這是大概的情況。
巴西的官方語言是葡萄牙語,是世界第七大語言,巴西的官方貨幣是巴幣,1雷亞爾=2.65元人民幣。
我舉這么一個例子說巴西的人口,假如我跟一個黑人的朋友或客戶一起去工廠,工廠會問我是哪個國家來的,我說我是巴西的,然后他就問我黑人的朋友,他說他也是巴西,工廠的人說你們膚色不一樣怎么來自同一個國家。事實上巴西是多元化人口的國家,47%的白種人,43%的棕色人,7%多是黑人,還有少部分的亞洲人和印第安人。你要盡量收集這個國家的信息,這會在你做生意的過程中給你一種優勢。
第二個誤區,有些人會利用GOOGLE的翻譯功能和百度的翻譯功能,翻譯整個文件或目錄,但是我跟你們說千萬不要這樣做。在巴西掌握英語的人不足1%,人數是很少的,所以建議你們花點時間學一下葡萄牙語,如果你們學基本的比如“你好”、“早上好”也可以,客戶會很高興。
第三個誤區是不太了解巴西的一些社交禮儀,這不僅僅限于巴西一個國家,你跟一個國家的人打交道了解當地的社交禮儀也是非常重要的。巴西男人之間見面也是握手的,比如說在中國我去很多工廠或者是工廠的人來我的辦公室,我跟他們握手的時候發現很多中國男人不是很懂得握手,當你要握手的話,你要記住手要很有力,握手這個禮儀由來已久,從古代很久以前就已經有了,我們握手最合適的是手顯得很有力,當然不能用大力把對方弄疼,但是手要有力。
如果是一個年輕的男孩他可能不在乎你懂不懂得握手,但是如果是四五十歲比較有閱歷的話會在乎你握手是否得當,如果有一個巴西客戶你在MSN上跟他聊了很久,他終于來中國跟你見面了,他可能會給你一個擁抱,你不要顯得很害怕或者往后退,你應該大方的接受。女士之間或者是男女之間如果是比較熟悉的朋友,他們可能見面的時候親吻一下臉頰,但是這種習俗不要隨便去模仿,就是不要輕易親吻一個不是很熟悉的巴西女性或者親吻一個巴西的男性,如果你去吻一個巴西的男性的話他可能會覺得你有什么所圖。
這聽起來可能是很基本的意見,你去見客戶穿你最干凈的衣服,著裝要適當,吃一些口香糖讓口氣比較清新,如果聞到香水比較濃的時候不要當著別人的面用手蓋住你的鼻子,這樣不太好。比如我在電梯里,有時候走進電梯看到有些人會用手捂住他的鼻子,甚至有些供應商也有這種做法,如果有這種情況你們可以忍一下,不要當著別人的面捂住鼻子,個人的衛生、著裝要得體,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別人會覺得你能照顧好你自己,我們這批貨或我們這段商業的關系你也會花心思去照顧。
大概是十年前的時候有一個巴西朋友來到中國,工廠請他去吃面條,很多亞洲人吃面條的時候都會發出一些聲音,現在我本人也會這樣去做。但是當時這個巴西的朋友跟這個供應商吃面條時,這個供應商吃的很大聲,但是這個巴西朋友吃的很安靜,中國的供應商覺得很奇怪,問你是不是不喜歡面條,要不要換牛排給你?巴西朋友說,不是,很喜歡面條。中國人就問為什么你吃面條沒有什么聲音呢?很多西方人吃飯的時候喜歡安靜一點,不管是面條還是其他不同的食物,他不喜歡嘴巴里塞著很多東西說話或吃飯的時候弄出很多聲音。
當你第yi次見客戶的時候盡量避免問以下問題,在中國問這些問題可能比較普遍,但是盡量避免,比如說工資多少、賺多少錢,或者問女士的年齡,女士是不必要回答這個問題的,如果這個女士真的回答了可能30、32歲,有人可能就問30、32歲了有沒有結婚,如果沒有結婚的話就問為什么沒有結婚,還有人問我有多少女朋友。有一次我女朋友在我身邊還有人問我你有多少女朋友,這是不好的。我長的有點微胖,有人跟我說你好胖啊,你為什么吃這么多,不能吃少一點嗎?這樣的問題不要說,也不要問。
什么樣的問題可以問呢?不管是在網上聊天或者是面談拜訪的時候,可以問這個客戶是怎么樣開始他的生意的,或者他所在的城市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還有我們怎么樣能夠加強合作,類似這些問題都可以問。
當你交談的對象是一個公司老板的時候,對一個公司老板來說這個公司就好比是他自己的孩子一樣,看著這個孩子的成長,你問他這個公司是怎么樣成長、怎么樣起家的,他會很樂意跟你解釋他這個公司是怎么樣做大做強的,通過這種對話也可以增進你們之間的了解和關系。
第四個誤區,對于巴西人怎么看待中國,有很多印象,有些人覺得中國的產品不是很好,但這種印象并不是完全正確的,來自于你這個國家的產品有好的產品、也有不好的產品,我想強調的是一點,很多中國廠家回答外商問題的時候經常會說“沒有問題”,我去參觀工廠給他們提供樣板或者是參加廣交會、或者是其他展會,跟一些廠家接觸的時候,他們經常會說“沒有問題”,我說能不能做大一點或做輕一點,他們都說沒有問題。
當時是說沒有問題的,當確定定單之后就不一樣了,以前什么都可以,說怎么做價格都是一樣,事后再深究的話他可能說做不了,或者說當時不是很清楚你的要求,或者說我的英語不是很好,或者說市場已經產生變化了,這種做法是相當不好的,你要花點時間了解這個客戶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向這個客戶證明你們是可以真正做到的,你們是可以遵守這個承諾的,而不是什么都承諾整天說沒有問題。
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你要能夠遵守承諾,而且產品質量要過關,如果產品質量不過關的話導致的運費很貴也相當麻煩,導致你會失去一些客戶。質量好的話客戶才會給你下訂單,如果他不給你下訂單,你重新開發新的客戶這個過程成本是更高的,所以要盡量保住老的客戶,保證質量,遵守承諾。
第五個誤區,很多人都會關注產品的進口稅是多少,產品在巴西賣的話價格是多少。巴西各種費用成本是相當高的。背后的稅是怎么回事,我給大家解釋一下。哪怕你擁有CE或FCC的認證,你進巴西市場依然需要當地的各種認證,比如說有電子產品方面的認證,還有醫療、通信、安防方面的認證以及環保方面的認證,當地的認證有一個劣勢就是說必須去到巴西才能做這個事情,去巴西必須要有當地的辦事處和當地的認證,如果沒有當地的認證出口是很難進口到巴西的。
巴西的稅務系統,首先有進口稅,進口稅主要是根據海關編碼不一樣征收比例不一樣,可能是0-60%;第二種是工業產品稅,也是根據海關編碼不一樣,稅率從0%-35%。社會貢獻稅是固定稅率。增值稅每個洲征收的比例不一樣。但是巴西的稅收系統有一個特點,它是一種雪球式系統越滾越大,進口稅之后工業產品稅是在產品的成本價格再加上進口稅的基礎上再去收的,對他前面收過的稅再征稅,雪球越滾越大。
我們舉個例子,以DVD產品為例,定單是400個,每個單價是20美金,運費是2000美金,美金兌巴幣是1:2.3,四百件,每件兩百,進口稅20%,工業產品稅30%,社會貢獻稅9.25%,圣保羅糾差增值稅是18%,我們看看算出是什么樣的數字?我們看到CIF就是一萬美金相當于23000巴幣,進口稅得出4600巴幣。工業產品稅是把23000巴幣加上4600巴幣之和乘以30%,得出新的工業產品稅。然后到了社會貢獻稅,它的基數是23000+4600+工業稅8600,三個數字的總和乘以9.25,得出每個產品的單價是54.47美金。
除此之外巴西還有另外一種稅,這種稅是保護當地行業的一種稅,比如說像大蒜、陶瓷這種產品如果來自中國的話,不管價格怎么樣,每公斤再多征收4美元的稅,這種做法主要是保護巴西當地的一些工業行業,這樣可能你們就會問會不會造成巴西有些產品不從中國買了,當然是會有這種現象的,但是有些產品在巴西的種類不是很多,即使有這種稅也會有一些產品從中國買,這個稅達到一種平衡的作用。有很多方法幫你們降低稅務負擔,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給你們提供很好的幫助,如果你們有興趣的話可以跟我們聯系。
第六個誤區,跟巴西客戶聊天的時候有些東西能說、有些東西不能說。我給大家一個意見,你們跟巴西客戶聊天的時候可以談一些什么內容,巴西客戶如果是男士的話你可以跟他談一下巴西的足球,問他喜歡哪一個當地的球隊,他支持哪個隊,或者跟他一起看場球賽,或者跟他在酒吧一起喝酒看球賽,這種做法都可以增進感情。
兩周前我們巴西有狂歡節,狂歡節我們會放兩個星期的假,很多公司或工廠覺得巴西的效率很低,尤其在假期期間。在巴西員工有30天的帶薪年假,再加上國家的各種節,總共有45天的帶薪假期,這個假期可能會影響了決策過程,尤其是臨近節ri、節中或者節后幾天這個過程會特別慢,可能這個客戶以前跟你做過一些問詢,很久沒聯系你,過了一段時間他再跟你聯系也不要感到驚訝,就是因為假期的原因影響了運作。
巴西是一個天主教的國家,圣誕節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節ri,就好比是中國的春節一樣,不僅僅是巴西的,有些其他國家過圣誕節的話,在圣誕節期間可以給這個客戶、朋友發一封郵件,祝他圣誕快樂,千萬不要在網上拷貝一些卡片,你可以自己花點心思寫一封賀信或者是給他送一個圣誕小禮物,或者你知道這個客戶的生ri你也可以專門在ri歷上記下他的生ri,在他生ri的時候給他打電話或發去祝福,他會很高興你記得他的生ri。
第七個誤區,很多大一點的公司都沒有外派的做法,打個比方說有些中國的員工去到巴西幾個月或幾周,他們好像把中國的整套都搬去巴西了,比如說中國的食物、中國的風俗、中國的朋友,他們就待在中國人的小圈子里面,也不跟當地人融入到一起,不跟當地人打交道,我覺得這樣不是特別好,既然你去到這個國家就盡量融入這個國家,這樣會給你在商業上帶來一定的優勢。我有很多朋友就是這樣,他在中國幾年,他不喜歡這里,他在中國沒有朋友。道理也是一樣的,當你去到巴西的時候應該花點心思時間去了解巴西這個國家,跟當地人打交道,這樣才能開拓你在巴西的業務。
第八個誤區,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這是很多中國的老板一個特點,就是他們所有事情、所有決定都要自己去做,什么事情都要知道,但是這種方法在巴西的話我們覺得并不是很好,應該學會建立合作伙伴的關系,通過跟別人的合作開拓更廣泛的空間。
有的朋友從亞洲購買了很多原材料,他想把他一些產品放到亞洲來,他做的一個產品是讓你的膚色更加古銅色,他覺得中國人這么多,能夠把這個產品賣給中國人就能賺很多錢了。要盡量的了解你的產品,還有是說從你客戶的身上了解的更多,當然你可以做市場調查,但是如果你已經有客戶的話可以問他“為什么會喜歡某些產品,為什么會從我這里購買產品,有哪些產品你希望我給你提供?”通過這種問詢可以了解更多,可以做的更好。
曾經有兩個砍伐工人比賽,在三個小時內在不同的地方砍伐看誰砍的最多,砍的最多的那個人就贏。兩個人分開砍,一個人砍了一個小時以后聽不到旁邊那個人砍伐的聲音,他就以為那個人休息了,他就繼續砍,他覺得自己贏了,因為沒有休息,覺得自己砍的很多。結果反倒是另外那個人贏了,他就覺得很奇怪為什么我一直沒有休息一直砍你卻贏了呢,旁邊那個人就告訴他,我沒有休息,我在磨刀呀。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磨磨刀,學習不同的知識,可以參加各種論壇、增加知識,不停的改善、不停的進步,這樣才能夠取勝。所以叫做“磨刀不誤砍柴工”。
第九個誤區是隨波逐流,別人跟著做什么你也做什么,這是不好的做法,你應該有能力給客戶驚喜,推出新的產品,把刀磨礪好,給客戶提供更好更新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