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平時刷各種購物網站買商品的時候,時常會看到一些“外貿原單甩賣了”、“保證原單正品”之類的宣傳標語,因此,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意識中已經對“原單”這個詞匯并不陌生,但卻并沒有去了解外貿原單。既然有些賣家積極標榜自己的商品是“原單正品”,那么矛盾點就來了,既然是原單,還是正品,那么這個外貿原單到底屬于什么品類的商品呢?這其中又有哪些為我們所不知道的東西呢?其實,即使是原單商品,它與真正的正品也是有著一定區別的,要不然的話,這讓正品又情可以堪呢?而且原單是原單,正品是正品,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性的東西,雖然兩者有著非常類似的外形,但是有著一定不一樣的內核,我們最好還是不要把二者混淆了為好。
那么,我們經常聽到或者看到的一個字眼“原單”,它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其實,我們也可以把“原單”叫做“尾貨”,而“原單尾貨”這樣一個官方化的稱呼才算是原單的全名,只不過為了省事兒,同時也為了顯高大上,我們都是直接將其稱之為“原單”。那么這些原單又是怎么產生的呢?其實,一些生產廠家在按照正品要求生產一些商品的時候,原來訂貨品牌方給提供的正版的材料肯定會或多或少的剩下一部分,雖然這時候訂貨品牌方所提供的輔料可能用完了,但是這不要緊,有了這些主要正版材料,剩下的輔料成分生產廠家可以從市場上尋得一些相類似的過來,然后在仗著自己身上有原版設計構思以及生產設備的優勢,就可以再趕出來幾件與“正品”十分神似的產品來,那么以這種方式后來生產出來產品便是我們所說的“原單”。
既然原單有著自己的定義與誕生渠道,那么如果從嚴格的認識意義上來說,正品又是指的什么呢?其實,區分正品最方便的一個途徑便是通過專柜購買,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把專柜貨等同于正品,因為被生產出來的正品最終流向市場的銷售渠道一般都是在專柜。當然這些只限一些知名的一線大牌,而且這些著名品牌商的正品商品即使已經過了當季的銷售潮流,但是剩下的沒有被賣完的商品依然不會流入市場,而是會被公司回收,當然一些小眾或者二線的品牌上或許會懶省事兒,他們會把這些過季的商品以較為低廉的價格賣個一些批發商,然后這些商品就算是流入市場了,不過數量比較稀少。那么,這些正品又經歷了怎樣的生產過程呢?其實,正品首先它的版型設計什么的都是出自品牌商的設計師之手,然后他們在選定了自己的產品生產商家之后,會把這個設計圖交給生產廠家,然后會由品牌方提供給生產廠家一些主要材料和輔料,并嚴格按照設計圖來生產,同時對于最終成品有著非常嚴格苛刻的質檢要求,那么以這個過程生產出來的產品便是我們所說的“正品”了。
在了解了原單和正品的概念以及生產過程后,那么真正的原單貨和正品貨之間又有哪些差別之處呢?其實,接觸過正品以及真正原單的買家都知道,單單從外觀上和手感上來看的話,還真的難以區分好原單和正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原單和正品的極高的相似度,但盡管如此,二者之間依然有著很多區別之處,要不然的話,專柜在整個市場上恐怕也就難以生存下去了。下面讓我們來談談原單和正品的區別。
首先是價格上的不同,相對來講,正品更貴,原單價格較為低廉一些。但這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正品在做工質量上要求太嚴格了,再加上專柜門店的租賃費用,所以正品價格水平也是一般收入水平的人所望塵莫及的,而原單因為輔料運用成本與正品不同,畢竟不是“血統純正”的商品,所以原單對價格相對沒有正品那么高昂。其次是在細節上,正品質量把關非常嚴格,甚至會精確到嚴查一針一線的數量和走位,而原單在細節上顯然就顯得略微粗糙了,而且仔細一看的話,因為輔料用料的不同,原單和正品細看還是有一定差別的。最后就是數量了,一般來說,因為品牌方這邊提供的正版面料有限,所以即使有所剩余,真正能生產出來的原單數量也是很緊湊的,相較于正品的大規模生產和供貨銷售,原單的生產數量就顯得有些“小家子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