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是一個多國貿易力量角逐的熱門大市場,近些年,這種多方競爭力的拉扯更加明顯。除了歐洲、美國、日本和韓國等較早進入者,印度也已成為我國在非洲大陸上的又一貿易勁敵。而在“一帶一路”戰略推動下,“中國制造”正尋求挖掘更大的非洲需求。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外貿企業出口非洲更應熟知當地貿易規則和準入要求。
符合性認證(Verification of Conformity,VoC)是非洲最常見的技術強制性認證,目前已被推廣到大多數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只有獲得合格的符合性認證證書,進口商才能夠在目的國(地)海關清關,進而取得貨物。
自2018年4月16日(出運日或提單日)起,科特迪瓦共和國開始實施產品符合性評定服務VoC(Inspec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Conformity Program)。所有管控產品必須出具由科特迪瓦官方授權的認證機構簽發產品符合性證書CoC(Certificate of Conformity),以證明所有產品符合科特迪瓦相關技術法規和標準要求。此證書是貨物在科特迪瓦海關清關的必需文件。
科特迪瓦COC證書的申請流程和注意事項
1、產品做檢測出具相應標準的測試報告(IEC標準或者ISO標準);
2、填寫申請表RFC,遞交測試報告,PI、PL到有科特迪瓦授權的機構申請裝運前驗貨;
3、驗貨合格之后簽發COC清關證書。
什么是符合性認證?符合性認證(Verification of Conformity, VoC)是非洲最常見的技術強制性認證,目前已被推廣到大多數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只有獲得合格的符合性認證證書,進口商才能夠在目的國(地)海關清關,進而取得貨物。
入非洲前,看懂符合性認證
非洲國家眾多,各國對VoC符合性認證的稱呼有所不同,比如尼日利亞為SONCAP、津巴布韋為CBCA、東非國家為PVoC等,導致不少貿易商有所混淆。對此,許嘉康解釋說,這些都是符合性認證,它們獲得同樣的符合性認證證書。
目前,非洲采用符合性認證的國家有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埃及、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坦桑尼亞、烏干達、津巴布韋、博茨瓦納、贊比亞、加蓬、加納和幾內亞等,涉及食品、化工、紡織品、電子和機械等多個品類。
從國際貿易的角度來說,符合性認證可視為非洲合理的貿易技術壁壘。在非洲,符合性認證由政府制定,對應各國的標準局。進口到當地的產品,都要首先滿足符合性認證下的產品質量標準和國家規范。
在這個過程中,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的角色不可或缺。非洲國家將產品符合性認證檢驗委托給符合資質的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由它們來具體操作。而最后頒發的符合性認證證書,則代表國家授權。如果未獲得這張符合性證書,就無法證明產品符合非洲國家的標準和國家規范,因此就不能順利清關。
中國貿易商將產品出口到有符合性認證要求的非洲國家,在發貨前,一定要通過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獲得當地認可的符合性認證證書。之后,憑借這張證書在出口目的地進行清關。
質量過關,仍需一紙證明
其實,每個國家或地區對進口產品都有不同的標準和要求,比如中國有國家標準GB、歐盟有EN標準、美國有ASTM標準等,非洲各國也一樣,對進口都有各自的準入要求。只有達到標準的那些產品,才能順利進入目的國市場。
非洲各國符合性認證都會列出管控清單,被納入管控清單的產品,才會被要求獲得符合性認證證書。就肯尼亞PVoC來說,大多數一般貿易品都被納入管控清單中,包括玩具、電器、紡織品、家具及化工產品等。那些未被列入管控清單的產品,則不必提供符合性證書,但針對它們有其他的標準和認證要求。
許嘉康表示,某一類產品可能出口到某個國家或地區,其質量都符合當地的技術標準要求,但若未獲得相關證書,仍不可進入當地市場。比如,在中國市場銷售的蘋果手機必須通過中國3C認證,否則就是非法產品。
過去,“中國制造”在非洲被貼上便宜、劣質的標簽。現在,中國企業基本告別了這一尷尬的階段,產品質量過關不在話下。不過,在許嘉康看來,中國企業對于非洲符合性認證要求的重視程度還不夠。
盡管中國外貿行業已經很成熟,但是不少外貿企業仍然處于國際貿易的初級階段。現在中國企業非常在乎自己產品質量的好壞,但忽略了用以證明質量如何好的標準體系。“產品本身的質量好壞非常重要,但如何判定產品質量是好是壞,以及是否符合出口目的地的標準體系要求,更加重要。”
可以說,各國或地區標準要求嚴格與否,并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產品出口到哪個目的地,就要符合當地的要求。例如,從全球來看,歐洲和美國的準入要求更加細致和嚴格,但貿易商的產品符合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法規,也并不意味著達到了非洲的要求。一句話,出口非洲就要符合非洲的要求。我國外貿企業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借第三方機構,證明“我是誰”
從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專業人士的角度來說,外貿企業尊重非洲各國的市場環境和法規要求,更要轉變思路,逐漸具備國際貿易的成熟思維習慣,不僅注重產品本身,而且要有證明“我的產品質量合格”的意識。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金磚國家,當前印度企業在非洲市場對中國企業造成的沖擊不容小覷。相比我國自行車,印度企業生產的自行車比較便宜,但是質量很差。不過,印度貿易商的聰明之處在于,它們具有證明“我是誰”的理念。這樣,如果出口目的地的質量要求寬松,那么,它們很快就能通過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拿到產品質量合格測試報告,進而打入市場。相比之下,中國產自行車性價比高很多,但是由于標準意識欠缺,反而讓印度人鉆了空子。
“‘一帶一路’戰略為中國和非洲的貿易注入了新的增長力量,中非貿易也是未來的一大趨勢。”許嘉康說,必維非常重視中國市場,將為中國外貿企業獲得非洲符合性證書提供持續的專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