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久_99热免费观看_欧美激情性国产欧美无遮挡_男女羞羞视频免费_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以高標準引領外貿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0.01.16信息來源:中國發展觀察

2019年11月19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數次強調“標準”在提高產品質量、推進貿易與環境協調發展、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結合5年來國務院《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實施效果,我們可以看出,標準在助力外貿高質量發展,提升我國外貿產品質量及其國際競爭力中發揮著引領性作用。

高標準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成效

(一)外貿產品的質量和技術標準不斷提升,外貿企業正加速培育競爭新優勢

當前,我國外貿面臨著高標準嚴要求的外部客觀環境,外貿企業已經意識到,新的生存之道要從依賴于低成本轉向專注于打造質優技高、符合國際標準的外貿產品,甚至通過創新形成新的競爭優勢,而創新就是通過持續的產品開發不斷更新技術標準,并將其確立為未來市場標準,否則低質量和技術標準的產品很容易被市場所取代。隨著我國不斷加大創新和研發力度,已經積累了大量的高質量人力資本, 技術水平也得到顯著提高,已經具備追趕國際最新最高標準的基礎和能力。

(二)國際標準采集率逐年提升,中國標準國際化水平顯著提高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始推動全國采用國際標準的工作。自1984年首次召開全國采用國際標準工作會議以來,已經先后召開了5次,并制定了相關政策、辦法和措施。這些制度和舉措推動了我國國家標準采用國際標準的比率。這一比率在2003年底僅為44.25%, 到2018年已經提高到85.47%。我國在機械、化工、輕工、電子等41個行業領域,已經形成了較完備的采標體系,尤其在高鐵裝備、超高壓輸電設備、家用電器等領域的國際標準上具有明顯優勢,這些高技術產品的出口比重也在不斷提高,占總出口的30%左右,說明我國外貿正向高質量發展。

同時,國家高度重視標準修訂和推動中國標準走向國際化。近些年,我國積極主導國際標準制定修訂,向國際組織提交國際標準提案數量持續增加,提交給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并立項的國際標準項目200 余項,已經進入世界前5位。標準所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從傳統的冶金、有色、船舶、海洋、輕工、紡織、機械裝備等領域,發展到節能環保、信息技術、電力電子、能源、材料、生物技術等領域。

(三)數字技術應用創新全球領先,探索形成了數字貿易領域新的商業標準和規則

中央網信辦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到31.3萬億元,占GDP比重約為34.8%,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雖然我國在技術創新方面還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存在明顯差距,但是在數字技術應用創新方面,我國已經在國際范圍內成為領頭羊。從實踐來看,我國數字經濟企業積極參與建設國際跨境貿易服務基礎設施,不斷創新貿易領域商業標準和規則,同時通過海外并購將這些新標準和規則潛移默化地輸出。例如,阿里巴巴形成的以“支付寶”為核心的移動支付體系和行業規則,已經在國際上成為一種全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支付體系,這是數字貿易的“中國標準”逐漸走向世界以及被全球市場認可的過程。

(四)標準化國際合作不斷加強,標準化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

目前, 我國已與3 3 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45份標準化合作協議,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電動汽車、石墨烯、電子商務等重點領域開展了實質性合作。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我國制定并發布了《標準聯通共建“一帶一路”行動計劃(2018-2020年)》,通過發布航空航天、鋼鐵、工程機械、家用電器等領域410項國家標準外文版,積極推動了“標準”走出去,富有成效地促進了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互聯互通。當前, 已有近百項中國標準在相關國家得到推廣應用或開展示范。在推進國際互認方面,啟動實施了《認證認可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愿景與行動》三年行動計劃,加入了21 個認證認可國際組織,簽署了13 份多邊互認協議和110份雙邊合作互認協議,100%等同轉化了35項國際檢驗檢測認證認可標準。

(五)跨境電商領域積極實施標準化活動,標準創新帶動外貿規范發展

當前,中國的跨境電商蓬勃發展,這種創新貿易模式已經對國際貿易運作方式以及貿易鏈環節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在跨境電商國際環境逐步形成并不斷優化的同時, 針對跨境電商標準體系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展開,特別是首批擁有跨境電商試驗區的浙江省和深圳市成績顯著。浙江省率先制定實施了一批電商交易和監管標準, 涉及電子商務產品分類編碼與追溯、平臺安全、物流倉儲、農村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管等多個電子商務經營管理領域;深圳作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之一,制定了首批國內跨境電子商務領域的地方標準,涉及通關檢驗檢疫業務流程、產品質量信息監測、數據報文格式等內容。這些舉措積極推動了全國跨境電商標準體系的建設, 有效助力了貿易通關提速及跨境電商產業的規范發展。

外貿高標準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一)出口產品認證標準面臨“玻璃墻”,導致出口利潤受到大幅擠壓

外貿產品的出口“通行證” 是獲得國外相關認證,這也是國際貿易領域中產品質量管理的通行手段。但是,當前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的認證機構缺乏品牌和影響力,且國際間證書互認種類和數量十分有限,導致我國出口企業被迫接受外資機構認證,而出口商品的檢驗檢測認證市場幾乎被外資機構壟斷。例如我國食品貿易中90%以上的出口商品需要通過各類國外認證。這些面臨的國外認證壁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不同國際/區域市場的認證標準不一,相互之間也互不采信,企業被迫進行重復認證,這些認證壁壘加重了我國出口企業的負擔。例如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明確表示,國際上現有的HACCP、ISO22000、GAP等認證不能代替,也不直接等同《美國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簡稱FSMA)、117法規、112法規(食用農產品標準)、121法規(預防蓄意摻雜法規)要求的食品安全認證等。

另一方面,國外檢驗檢測認證費用高昂,大大擠壓了我國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當前,為取得國外各種認證而花費的成本已經成為出口企業的一項重大支出,從國家檢驗檢疫部門調研的數據可知,這一項支出直接推高產品出口成本約1 個百分點,嚴重擠壓了行業利潤。

(二)國際標準更新速度過快、檢測項目持續增多,我國出口企業應對難度不斷加大

當前, 一些外貿產品的認證標準日新月異。例如在紡織品服裝貿易領域, 目前國際生態紡織品協會最新發布的OEKO-TEX?STANDARD100產品認證, 是全球最為權威的生態紡織品認證。自2012年起,國際生態紡織品協會已連續8年更新該產品認證的檢測標準和限量值要求??梢哉f,認證標準的快速更新以及指標的日趨嚴格,導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持續面臨新挑戰。

出口企業須隨著認證標準的升級,不斷更新其生產設備、引進最新的專利技術以及開展技術人員的培訓等。雖然這些舉措對紡織品服裝產業的整體結構升級來說有一定推動作用,但同時也增加了出口企業的經營成本。按照國際認證規則,出口企業需要每年針對證書所列出口產品重新進行檢測,隨著認證標準的趨嚴以及檢測項目的不斷增多,一方面迫使出口企業為此付出更多的檢測費用,另一方面,也相應拖長了出口企業的交貨時間,導致資金流動成本增加。綜合而言,出口企業的經營成本整體上升。

國際標準更新速度過快迫使我國出口企業面臨更大的貿易風險在于出口產品被通報召回,而紡織服裝一直是我國出口貿易產品中被通報召回的重災區。近些年來,歐盟和美國針對我國出口紡織服裝產品通報召回的案件年均百余起,其中產品有害物質超標是主要原因。在國際紡織服裝產品貿易領域,“生態紡織品”的概念越來越受到重視,2018年OEKO-TEX100標準甚至針對有機棉產品首次增加轉基因生物測試。從國際趨勢來看,歐美國家紛紛向OEKO-TEX100標準看齊, 提高技術性貿易準入門檻,導致我國出口企業應對難度不斷加大。

(三)以標準為核心內容的技術、綠色壁壘不斷加強,成為中國外貿產品出口面臨的主要障礙

在當前國際貿易中,與技術和綠色有關的非關稅壁壘正逐步取代關稅壁壘,尤其在發達國家,已經成為施行貿易保護主義最有效的貿易手段。無論是技術壁壘還是綠色壁壘,其根本內容是標準的設定。通過法律明確規定進口商品的強制性標準,已經成為多數國家采用的一種限制進口的措施。強制性標準及認證是中國外貿產品出口面臨的最大障礙。

由于市場差異,各國對于同類產品的認證標準各不相同。整體而言,歐盟、美國以及日本等發達經濟體都有嚴格的綠色、安全、節能、環保甚至回收利用等技術標準和認證要求,在雙邊貿易中不斷設置技術性以及綠色貿易壁壘。根據原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近兩年來我國遭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直接損失到達700億美元上下。工信部和商務部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電子產品貿易中,我國有80%以上的電子制造企業、近50%的電子出口產品曾遭遇過各種各樣的技術性以及綠色貿易壁壘,平均每年遭受的損失達到數百億美元。就產品技術而言,我國外貿產品的標準法規和技術水平普遍落后于發達國家。從長期來看,技術性和綠色貿易壁壘將成為制約我國外貿出口最主要的因素。

(四)對國際標準的采標率在范圍和指標值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

目前,在眾多外貿產品領域我國對國際標準的采標率逐年提高, 但與發達國家的技術標準和法律法規相比較,在標準涵蓋面和指標值等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以我國現有生態紡織品的標準體系為例,其中GB/T18885-2009《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主要參照的是2008年OEKO-TEX100標準的內容,這顯然已經遠遠落后于2018年新頒布的OEKO-TEX100標準。而我國新頒布的GB/T35611-2017《綠色產品評價紡織品》也與OEKO-TEX100 國際標準存在明顯差距。例如我國《綠色產品評價紡織品》中對于鄰苯塑化劑、有機錫的限制種類為11 種和4種,而國際生態紡織品協會OEKO-TEX100標準分別為21種和15種??梢?,對于國際標準的采標要及時跟蹤并升級,否則針對國際標準的采標率的提高只能是流于表面,不能發揮其積極作用。

外貿高標準發展的路徑選擇

提升外貿發展水平,形成外貿新的競爭優勢,其核心之一是建立高水平、高要求的外貿產品質量與技術標準。未來,要繼續嚴格地貫徹落實標準化改革,助力中國外貿高質量發展。

(一)跟蹤國際貿易最先進的規則與標準,提高我國標準的國際采標率。國際最新貿易規則和標準代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其權威性和先進性被世界各國廣泛認可并采用。當前,標準已經成為判定國際貿易產品質量優劣的重要依據,更是連接貿易雙方的核心要素。我國貿易產品的整體標準水平仍與國際標準以及國外先進的標準存在著顯著的差距。但是,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提高國際市場份額, 中國制造要從量變到質變,需要從提高出口產品的標準入手,標準直接反映出質量水平,因此,外貿企業必須緊跟國際標準以及國外先進標準,并積極采用這些標準,促使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水平、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這既能有效破解外國技術性貿易壁壘,又能帶動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更能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

(二)以“一帶一路”為紐帶,積極將中國標準推到國際市場,提升我國標準的國際影響力。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 推進標準聯通共建“一帶一路” 行動,全面落實《標準聯通共建 “一帶一路”行動計劃(2 0 1 8— 2020年)》。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走出去”,主動與沿線國家開展標準化戰略對接并積極推進標準體系兼容,推動中國標準走向國際舞臺。中國應聚焦于重點國家, 圍繞基礎設施建設對外承包工程走出去,發揮其帶動效應,推動高標準的產品、技術標準和認證服務走出去,以標準“軟實力”推進“一帶一路”經貿合作機制。

(三)積極主動參與國際標準化治理,努力推進與主要貿易伙伴國家標準互認。我國政府應加強與國際標準機構緊密聯系,鼓勵更多的中國企業、中國專家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尤其在傳統中醫藥、裝備制造、鋼鐵冶金等優勢特色領域,積極提出國際標準提案,主導國際標準制定。在電子商務、智慧城市、信息通訊等新興領域,提早布局,主動提出國際標準的中國方案,推動中國技術標準更多地融入國際標準體系。同時,我國政府在貿易談判過程中,應進一步深化與主要貿易國家和地區雙多邊合作機制,通過與貿易伙伴國建立標準化合作機制,推動國家間標準的兼容,努力實現我國同等檢測和認證結果得到貿易伙伴國的認可,從而降低出口企業因標準認證體系不同帶來的重復檢測成本。

(四)加強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跟蹤研究,積極開展應對與防護。建立能夠覆蓋全國、實現資源共享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預警與應對信息平臺,及時發布應對工作年度報告;建立預警點,加強對國際與發達國家先進標準及法規的研究,引導出口企業加快技術升級, 突破國際市場技術性貿易壁壘。建立跨部門的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與防護聯動機制,尤其針對我國主要出口行業及重點領域的企業建立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快速反應機制,有效保障外貿企業合法權益。

(五)健全外貿產品追溯標準體系,推進國家間追溯標準體系互聯互通。為確保外貿產品追溯標準體系的統一性,需要研制一批具有國際共性的基礎標準,如追溯數據采集指標、編碼規則、傳輸格式、接口規范等,實現產品追溯全過程的互聯互通與通查通識。同時,利用跨境電商試驗區平臺,探索開展重要產品追溯標準化試點示范工作,推動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針對重點外貿產品和環節,根據產品形態、包裝形式、生產經營模式、供應鏈協同、相關業務流程等特點, 明確各品種追溯體系建設的技術要求,設計簡便適用、易于操作的追溯規程和查詢方式。探索推進重要外貿產品追溯標準與國際接軌,攜手打造中國與貿易伙伴國在重要外貿產品領域的追溯通用規則,逐步建立國際間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增強中國標準的國際規則話語權。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戰略研究” (項目編號:19FJA00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回到頂部 | 聯系我們
河北省外貿培訓公共服務平臺   
地址:石家莊市新合作廣場 b1 1201   郵箱:87812389@163.com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11-67662519/4008320700
備案編號:冀ICP備11006606號-18訪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