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象,幾乎在全體賣家擠破頭探索出海的過程中,部分小有微利的跨境電商賣家竟“反其道而行之”,考慮轉回國內市場。
趨勢持續高漲、全民贊譽的跨境電商為何傷了他們的心?忍痛割棄跨境電商運作的舉動只是個例?轉銷國內市場又是明智的嗎?
近期,持續發酵的GBC侵權事件在折損速賣通千名賣家的現狀下,又引得此前受此類不良影響的賣家人心惶惶。
運營多平臺店鋪的賣家指出:“在跨境電商圈子中,GBC可以說是臭名昭著了,此前紛紛淪陷的亞馬遜、eBay、Wish這些平臺的賣家對他們也沒有太多的好感,包括現在我遲遲不被解決的速賣通店鋪。你知道嗎?平臺中經常爆發的專利流氓、無良買家甚至是捕風捉影的侵權,好幾次都讓我的收款賬戶和店鋪賬號面臨奔潰的邊緣。”此外,也有賣家在雨果網后臺留言稱:“遇到外國這種流氓公司,個體賣家在應付國際法律糾紛時顯得勢單力薄,期望平臺可以規整不正之風,更好的維護賣家的正當利益。”
當然,不僅僅是知識產權,跨境電商多鏈路的中間環節架構也讓賣家承擔了更多的風險。有相關業內人士表示:“以作為供應商為跨境電商賣家供貨的角度來看,廠商與平臺、賣家之間的貨款賬期也是一個問題,近年來不少平臺拖欠供應商貨款的資訊更是層出不窮;以入駐跨境電商平臺的賣家而言,同行惡意競爭、黑科技運營打壓、海外清關盲區、跨境支付風險等,都是賣家不容小覷的挑戰,而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無疑都是致命的。”
速賣通賣家Gary坦言:“以我自身實際運作的跨境電商店鋪盈利現狀來看,跨境電商出口零售的利潤空間并不是很高。以中高端的男鞋類目來看,通常情況下一雙鞋子的制造成本大概是70元人民幣左右,以平均的客單價22美元為基準,在扣除傭金、物流運費等一系列中間成本之后,實際上真正到手的利潤也就3-4美元,利潤空間十分狹小。而最無奈的是,微利還不是重點,各類不良的潛在風險太多了,指不定那一天就無辜躺槍。”
雨果網獲悉,不同于國內電商轉型跨境電商、或者同時運作國內外市場的賣家,Gary從一開始就選擇了跨境電商。他坦言:“相比各個平臺的億級大賣,他們對抗風險、適應行業變動的能力較強,而對于我們這些中小賣家而言,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每天過得惴惴不安,一次重擊過后店鋪再有起色也很難了。”
在有了轉型的想法之后,Gary通過分析同類不同渠道下賣家的成本支出,為我們提供了如下的數據:
國內電商:從事天貓、淘寶、京東等國內賣家,通常都會借助產業鏈發貨的優勢與物流公司達成合作協議。除了新疆、西藏等偏遠地區,基本上快遞一雙鞋子的物流成本是5元人民幣、快遞一件衣服的物流成本是3元人民幣左右。
跨境電商:以單雙鞋子為例,一筆配送到俄羅斯的包裹,如果走中國郵政渠道的話,根據最新中郵小包資費標準來看價格通常在56元人民幣左右。
如此以來,在制造成本無多大區別的基礎上,剖析部分客觀因素跨境電商的物流成本比國內電商遠超了10倍不止。
針對上述賣家提及的轉型想法,業內人士Gaman坦言:“其實,是真的有一小部分跨境電商賣家在受損后轉為運營國內電商,而且借此渠道也真正把前期積壓的庫存順利清空了。但是,這些有轉型思維的賣家基本上都是一些小賣家,我覺得真正外銷做的好的絕對不會轉為內銷,且其實國內電商的運作比國外還麻煩的多。”
在Gaman看來,國內電商需要達到與跨境電商一樣的銷售額體量,需要的投入是成倍增長的。以他國內的電商公司來看,目前45個人的運營團隊真正需要完成跨境電商一個月的銷售額還是有點難度,不僅僅是因為運營模式的本質區別,而是人員配備、項目投入等環節中國內電商反而復雜的多。當國內45個團隊成員完成1億銷售額目標的時候,同樣的人員配備跨境電商就可以提前完成5億的銷售目標額了。而且國內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賣家不僅僅面臨著大賣家、貿易型工廠甚至還面臨著個體零售賣家的競爭,產品同質化現象也會更加明顯。
“所以,這僅僅是基于行業動蕩下部分小賣家逃脫已有現狀的一種方式,對于絕大多數的跨境電商賣家而言,海外市場的深耕以及目標市場的拓展,還是可以為他們彌補國內市場空缺的,真正會脫離跨境電商運作回歸國內市場的賣家還是極少數的。況且,即便賣家在一個平臺上栽倒了,重新選擇一個電商平臺,只要產品出色、運營得當依舊可以東山再起。”Gaman總結道。
(文/雨果網 鐘云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