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跟國家“一帶一路”的倡議,京東在海外布局腳步不斷加快。近日京東集團副總裁黃星表示,希望未來在全球30個國家設立大概30個國際供應鏈節點,核心目標是實現48小時之內中國能夠通達全球,且該計劃應在2到3年內完成。
跨境購物帶流“出海”京東海外倉持續發力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升級,人們對品質的需求也水漲船高。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如今消費者進行跨境購物已經不是新鮮事兒,由此產生的跨境物流也發展得風生水起。
尤其是近兩年,網絡電商的快速發展,帶動了跨境電商市場的不斷擴容,跨境物流碎片化和國際化趨勢愈發明顯,物流行業也紛紛走向海外。從下單到收貨,全程軌跡追蹤、產品溯源等信息都在考驗著物流企業的整體布局以及技術實力。
而京東物流作為國內電商物流領域的領頭羊之一,在“出海”方面也早有籌謀。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京東物流國際供應鏈目前已在五大洲設立超過110多個海外倉,原產地覆蓋達到100%。通過海外倉進行供應鏈前置,能夠避免增加商品不必要的物流成本,在原產地即開啟商品的溯源追蹤,也為打擊假貨和用戶的購物安全提供了保障。同時,這些海外倉也對外開放,幫助商家全球備貨,給消費者更多進口商品選擇的同時,也更便于庫存理。
在今年618年中大促期間,京東物流海外倉的全面升級,不僅為618全球購保障了物流運力,還將國際供應鏈的“點、、網”串聯打通,縮短與全球商品的距離。
京東數據顯示,截止6月18日24點,累計下單金額達到1592億元,其中京東物流跨境出口單量在618當天第一個小時即超過去年全天單量,送至海外的訂單量同比增長了近6倍。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表示,京東物流強大的電商屬性,賦予了海外倉數據分析與挖掘、精準預測市場需求、智慧路由分配最優線路等功能,來提升海外倉備貨、運貨的效率。
隨著京東物流海外倉的逐步落地,以及取得的顯著成效,近日京東又再次提出了進一步規劃。據外媒消息稱,京東集團副總裁黃星在東方經濟論壇期間表示,京東希望未來在全球30個國家設立大概30個國際供應鏈節點,核心目標是實現48小時之內中國能夠通達全球,且該計劃應在2到3年內完成。
其實,京東物流在全球范圍內的布局一直在進行,只是這一次黃星將這一目標更加明確化。顯然,這一目標并不是說說而已。9月10日,京東在亞地區最先進、最完整的智能中心在泰國正式建成。
據悉,這一物流中心集成了、分揀、運輸、在內的一整套供應鏈服務體系,為中國品牌“走出去”提供一站式的物流服務,這也是京東物流搭建全球供應鏈基礎網絡的重要落地。
除了泰國以外,俄羅斯或將成為下一個重要市場。黃星表示,“俄羅斯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市場,在俄設立物流樞紐的具體時間還在規劃當中。”不過目前尚未選好將在俄羅斯境內建設的物流樞紐的位置。
有觀點表示,京東物流的國際化戰略既體現了其長遠發展的眼光,也體現出京東物流的長尾價值。對于國內其他物流企業來說,這是一個不錯的借鑒。不過在自身發展過程中,仍需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措施,單純地隨波逐流并不能帶來積極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