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在主要經濟體中的規模并不大,但在中國跨境電商進口中卻占有很大比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跨境網絡銷售進口來源國中,韓國在日本、美國之后,居第三位。在跨境電商渠道主要從韓國進口化妝品、保健品、食品等產品。
上海歐堅網絡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電商事業部總經理馬政華對記者講到,歐美日韓零售市場上的吃穿用住行的商品,包括鞋、包、衣、酒、化妝品等,以尾貨、集中收貨等形式,集中到鄰近中國的免稅地,通過電商采購或一般貿易平行進口的方式進入到中國。而韓國近年成立了ー批保稅區,無關稅進出,鄰近中國大陸。很多商品在韓國保稅區集貨,通過保稅的方式提供給中國的線上平臺,如天貓國際、京東。
以往中國香港是一個非常大的商品集貨地,會匯集世界上很多國家想進入中國大陸的商品。這些商品在香港利用免稅港的方式提供給大陸的線上平臺。然而受疫情影響,香港在大陸平行進口消費品市場地位的大幅下降。韓國則在疫情期間,建設了更多了保稅倉,使得更多的商品在韓國匯集。韓國可謂抓住了疫情的機遇,更多的代替了香港的功能。
馬政華介紹,大型跨境平臺的或大商家,往往需要各類海外的供貨商給其供應貨源。而對于消費品來講,各大品牌的貨均在全球銷售,在中國電商快速發展的今天,境外采購商或供貨商已經成為整體電商生態圈中重要的一個環節。這些采購商、供貨商會在全球市場通過批發渠道零售渠道采購消費品,集中到海外倉或某些集貨點向平臺或大賣家交貨。目前韓國開設的保稅倉,可以起到免稅集貨、理貨、交貨的功能。當然此類集貨的消費品僅限線上銷售,且線上的授權鏈需要完整齊全。
中國國內快遞價格便宜且速度快,放在任何一個電商平臺的指定跨境倉發往全國主要城市,成本基本一樣,速度最多相差半天,無明顯差異。通過跨境電商,韓國可以很好地運用中國強大的物流。目前韓國商品在中國的銷售分布有50%在華東地區、30%在華南地區、20%在華北地區。就銷售結合物流,華東地區為較好的商品入華口岸集中地。
韓國通過跨境電商出口到中國最多的產品就是化妝品。馬政華細解道,一件成套的化妝品禮盒由于包含多件小商品,如果按一般貿易走手續會很麻煩。通過跨境電商來走,會免除6-24個月的化妝品備案批文,貨到即上線賣,免除了中文標簽,從韓國發貨到中國消費者拿到貨最快3-4個工作日完成。保健品、食品走跨境電商稅率低至9.1%,不用辦保健品備案批文,可以不斷引入韓國特色保健品。
食品屬于低值快消品,一旦打開一定市場,更適合一般貿易而不是跨境電商,物流費在商品總價的比重過高。另外,一般貿易可以批發,發展二級經銷商,批量買賣,還可以進商超銷售、分銷銷售、展品銷售多種方式,這些優于跨境電商。
馬政華認為,未來韓國通過跨境電商渠道出口中國產品的規模會不斷擴大。從消費的角度來講,韓國與中國、日本消費習慣、審美、需求等相近,而相較于日本商品則更有價格優勢,且韓國廠商也更愿意為中國消費者對商品進行改進、改變。
從中國市場來講,超一線、一線、二線及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傳導以十年計,所以可以發現在二線城市的網紅韓國化妝品可能是超一線城市三四年前紅過的。中國市場足夠大,承接力足夠強,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升,對進口消費品的需求是不斷升級,不斷分級。
韓國商品帶有明顯的快消的屬性,推陳出新速度快,不斷的創新力與市場推新力,讓化妝品、日用品、小家電等優勢產品具有很強的持續增長動力。
疫情期間,韓國還采取了很多促進中韓跨境電商貿易發展的措施。如韓國政府與商會定期組織企業在中國開招商會、對接會等,推出和介紹新商品。對于一些人氣品類或中小品牌,也會加以匯集,以更加緊密的合力推廣商品提高銷量。
馬政華指出,從2020年開始,出現了新的電商模式即興趣電商,通過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導入跨境電商的商品。憑借強大的引流,將跨境商品推給顧客。這種跨境直播與云倉結合的方式,其特點在于貨品在一個倉,即可發多個跨境直播平臺。貨品集中存放,集中管理,前臺多個銷售平臺由后臺統一一個倉貨發貨。直播加入電商,已經很大地促進了電商的銷量。
來源:中國貿易報記者 蘇旭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