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是浙江省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一項核心任務,義烏市先行先試,試點后將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作為一種為專業市場量身定制的新型貿易方式,其相應的配套政策與監管措施與一般貿易、加工貿易等現有貿易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給外貿實務操作帶來了新的特點。“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下的外貿操作特點可以從工商、海關、檢驗檢疫、外匯和稅收等五大方面進行剖析。
一、“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的建立
義烏小商品市場被聯合國和世界銀行認定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專業市場國際采購和小商品出口這兩大特點形成了其獨特的國際貿易方式,迫切要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新型貿易體制框架,以推動貿易便利化,增強市場的集聚、輻射、帶動作用和國際競爭力。
(一)小商品出口的特點
義烏小商品出口具有數量少、品種多、批次多等特征,其出口種類覆蓋34個行業、1502個大類、32萬種,出口集裝箱多為拼柜,每一個集裝箱就相當于一個“小型超市”,里面通常裝有十幾種以上的產品,多的時候有上百種。但我國現行的一般貿易監管體制,主要是針對大宗商品、成套設備,而沒有針對小商品特征的管理制度,許多小商品既無標準,也未列入商檢目錄,海關查驗、檢驗檢疫、質量監管等也缺乏依據,按一般貿易方式進行申報,通關效率很低,極易導致單貨不符、逃避通關單等違規行為。在“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建立之前,義烏小商品出口暫時以“旅游購物商品”方式進行申報。“旅游購物商品”是指外國旅游者或外商采購貨值在5萬美元以下(含5萬美元),以貨物運輸方式出口的小批量訂購的貨物。針對小商品出口的特點,實施出口申報以“章”為單位的簡化歸類辦法,明確貿易性質,簡化申報手續,提高通關效率。 (二)從專業市場采購商品出口的特點。根據《2012義烏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概況》的統計資料,2012年義烏海關監管集裝箱出口65.4萬個標箱,入境境外客商突破41.7萬人次,有3059家境外企業在義烏設立代表處,占浙江省總數的二分之一強。從專業市場采購商品出口的特點是定向采購與即興采購相結合,公司戶與個體戶并存。定向采購是定產品、定品牌、定供應商的采購,它的流程是首先制定采購計劃,確定采購方向和購價格等,然后簽訂和履行采購合同。然而,對于來專業市場采購的境外客商來說,他們面對的是琳瑯滿目、種類豐富的商品,如在市場里看到滿意的商品,當即采購,現金付款,事前并不確定產品的種類、價格及供應商。境外客商來專業市場采購,他們面對的不是產品生產企業,而是流通領域的市場經營戶,而這些市場經營戶以及境外采購商本身,都屬于個體經營戶,進出口雙方多數不具備外貿經營主體的資格,無法按現行的一般貿易方式進行出口和結匯,必須由外貿公司代理出口,導致采購主體與貿易主體脫節,既增加了中間環節,增加了通關成本,又增加了市場管理的難度。
(三)“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的試行
“旅游購物”模式自2007年實施以來,暫時緩解了小商品通關效率的矛盾,但也暴露出貨值限額過低、缺少配套政策等一些局限性,“管不住”的問題比較突出。因此,確立“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成為浙江省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一項核心任務。“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的定義待國家八部委會簽通過《“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意見文本》后才能明確,其簡要含義是指在經批準的市場集聚區采購商品,由具有市場采購貿易經營權的企業或個人在主管地海關報關出口的貿易方式。該貿易方式將實行特殊的海關、檢驗檢疫、稅務、工商、外匯管理等配套政策,有利于實現“管得住、通得快、可溯源”。 2012年9月,義烏出臺了《“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行方案》。工商部門將市場內專門從事“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的外貿公司與從事一般貿易方式的外貿公司區別開來,進行分類登記。“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外貿公司憑工商營業執照,向義烏市商務局辦理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即可享受新型貿易方式下出入境檢驗檢疫、海關、國稅、外匯管理等配套政策和監管措施。至2012年底,義烏共登記“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外貿公司116家,全年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93.47億美元,增長136.7%,出口額90.05億美元,增長150.3%,其中傳統貿易出口40.90億美元,同比增長13.97%,市場采購出口額49.15億美元,發展中國家是“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的主要出口市場。
二、“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的內涵
(一)適用于復雜的外貿主體
一直以來,只有專業外貿公司才能從事進出口業務,這使得專業市場經營戶與境外采購商只能通過外貿公司代理出口,無形中增加了經營的風險和成本。“市場采購”貿易方式下,義烏工商部門大膽創新,注冊登記“市場采購”外貿公司,頒發專門用于從事市場采購貿易的營業執照,使一大批個體工商戶和境外自然人獲得外貿經營權,解決了市場主體在市場準入的各個環節乃至經營過程可能出現的“身份”難題。新型外貿企業登記為“義烏市××商品采購有限公司”,企業類型為有限公司,冠名義烏,標明企業的區域范圍,行業描述為“商品采購”,而企業的經營范圍特定為“專業市場、專業街的商品采購”。申請者只要滿足“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條件,均可向工商部門申請登記。“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外貿公司可以享受出入境檢驗檢疫、海關、國稅、外匯管理等部門相應的監管和優惠服務措施。隨著“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業務擴展到在義烏注冊登記的所有外貿主體,吸引了外貿公司向義烏聚集,長期以來義烏小商品出口由外地外貿公司代理的局面徹底扭轉,有助于加強義烏小商品出口的源頭管理,在“管得住”的前提下實現了“通得快”的目標。
(二)適用于小商品出口的特點 小商品出口多為小批量、多品種,每個集裝箱的商品多達上百種,如果每種商品都申報和報檢,將帶來巨大的人工、時間成本,也不利于貿易便利化。“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的配套政策實現了小商品出口“管得住、通得快”,檢驗檢疫部門利用自主研發的“市場采購出口商品抽批系統”,按出口商品的貨值大小、風險程度、信用等級等分類管理,采取自檢、驗證、核查等三種模式監管。對于小商品的出口申報,海關也將采取簡化歸類,發貨人或代理人在一次出口申報的旅游購物商品品種在10種以上、且單項商品價值在100美元以下的,將進出口稅則中章節相同的商品歸入同一稅則號,稅則號列按其中貨物總值最大的商品確定,其申報價格應為歸入同一稅則號列商品價格的總和。小商品的稅則號也因此從8000多個簡化到98個。
(三)適用于從專業市場采購出口 從專業市場采購出口,采購商接觸的不是生產企業,而是市場經營戶,即興采購中存在采購地與生產地的分離、商品核價和退稅難等問題。針對采購地與生產地分離,國家質檢總局積極支持通過對組貨單位等市場采購出口商品經營主體入庫商品實行預檢驗,實現由事后檢驗向事前把關轉變。義烏檢驗檢疫局先行先試,為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量身定制了分類管理、口岸查驗等12項配套制度。“采購地檢驗檢疫制度”推出后,義烏小商品出口時,在義烏辦理相關檢驗手續即可。從具有自營出口權的生產企業出口,或經外貿公司統一配合訂單出口,由于所有單據齊全,能非常方便地辦理一般貿易方式下的出口退稅。但是,從專業市場采購的出口,很難取得退稅所需的增值稅發票,從而無法享受出口退稅政策。在“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獲批之前的改革過渡期,按照按“旅游購物商品”進行稅收征管,市場經營戶和試點外貿公司簽訂《委托代理出口協議書》,與出口報關單一起作為備案單證留存試點外貿企業備查,就可以免征免退稅。
三、“市場采購”新型貿易方式下的外貿操作特點
(一)報關業務操作的特點
報關業務的操作技能主要包括走報關程序、商品歸類、關稅計算和報關單填制等幾個方面。從報關程序上看,報關員要熟悉分類通關這種新模式。通關新模式下,通關作業方式由“紙面人工為主、逐票審核”向“電子自動為主、重點審核”轉變,實現了通關自動化。按照通常的通關模式,報關員需要拿著紙質報關單到報關大廳交單審核,海關工作人員將通關單和網上信息進行核對,最后在電腦上點擊確認。分類通關模式下,所有這些操作都由電腦自動操作,只需一個人做異常處理即可,小商品出口通關效率明顯提升。商品歸類方面,要掌握簡化歸類法,其操作方法是將進出口稅則中章節相同的商品歸入同一稅則號,稅則號列按其中貨物總值最大的商品確定,其申報價格應為歸入同一稅則號列商品價格的總和。例如:塑料餐具、塑料盒、塑料盆和塑料手套等10種以上同章節商品報關出口,原來的做法都要分項填寫,很可能一份報關單不夠填,操作起來也很費時費力,現在僅需要按其中貨物總值最大的“塑料餐具”的“3924100000”稅則號填寫就可以了。關稅和報關單填制方面,小商品出口5萬美元以下,監管方式代碼“旅游購物商品(0139)”,出口5萬美元以上且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按“一般貿易(0110)”申報出口,沒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按“其他貿易(9739)”申報出口。如應征出口稅的商品應填寫“照章征稅”。義烏小商品實行簡化歸類的應按歸并后的商品稅號、品名、數量、價值填報在“備注”欄注明“JH”代碼“境內貨源地”欄填報“義烏(3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