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10月12日發布《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項目成果,報告指出了中國到2060年如實現碳中和目標,需經歷的能源消費和結構轉型的階段性路徑。研究認為,在既定目標情景指引下,中國一次能源消費將于2030年前后進入平臺期,2035年左右達到峰值,到2050年能源消費量將比2030年下降13%。能源消費構成變革2030年后也顯著加快,煤炭消費比重到2030年將下降到45%,2050年下降到10%以下。非化石能源比重到2030年將提升到25%,而到2050年將提升到73%,非化石電力占總發電量的90%。單位能耗的二氧化碳強度下降68%,基本形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深度脫碳能源體系。研究預計,能源系統二氧化碳排放2050年將比2030年減少72.1%,其中由于能源消費量減少的貢獻率約14%,而能源結構低碳化的貢獻率為86%。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何建坤同時強調,“十四五”低碳轉型目標、政策和實施效果,對實現減排目標至為關鍵。為此,“十四五”期間GDP能源強度下降應不低于14%,GDP的二氧化碳強度應下降19%至20%,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應低于105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