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市場采購貿易發展歷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面對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挑戰,國家以更大力度支持外貿新業態創新發展,市場采購貿易實現擴量提質,新的發展動能不斷積蓄。
貿易規模快速增長。根據海關發布的數據,2020年我國市場采購貿易出口較上年(下同)增長25.2%,增幅高于全國出口總額21.2個百分點,成為穩外貿的重要力量。浙江省和廣東省作為試點的兩大“主陣地”,2020年市場采購貿易出口額占了全國的八成以上。其中,浙江省市場采購出口2977.6億元,增長14.6%,是僅次于一般貿易的第二大貿易方式;廣東省市場采購貿易出口2944.5億元,增長23%;其他省份市場采購貿易出口均未超過500億元,但保持較快增速。從試點城市看,市場采購貿易規模排名前三的依然是金華(義烏)、廣州和佛山,出口額均超過千億元。另據商務部初步統計,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全年出口約10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出口規模是“十二五”末的3倍多。
試點主體大幅擴容。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數量從前四批的14個一次性增加到31個,覆蓋區域從9個省份擴展到15個省份。在第五批試點名單中,前期試點成效較好的浙江省和廣東省,各增加三個試點。為加快復制推廣經驗,在中西部地區也增加多個試點,遼寧海城試點填補了東北區域空白,還首次安排了三個邊貿商品市場開展試點。同時,在監管部門支持下,先期開展試點的城市紛紛探索拓展市場采購貿易集聚區。廣州先后認定四家重點專業市場作為市場采購貿易集聚區拓展試點市場,并成立國內首個以市場采購貿易新業態為核心的行業協會——廣州市場采購貿易協會。在福建,中國石獅國際食品城被納入石獅試點實施范圍,成為國內首個賦能市場采購貿易試點政策的食品專業市場,晉江試點工作方案則提出將逐步擴大實施范圍。
業務創新亮點紛呈。隨著海關增列跨境電商B2B出口海關監管方式代碼“9710”“9810”,給市場采購貿易與跨境電商業態實質性融合提供了可能。江蘇海門在全國首推市場采購貿易和跨境電商(9810)方式拼箱出口,常熟積極推動跨境電商海外倉貨物通過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申報出口。在金融服務創新方面,義烏推出全國首個市場采購出口信用保險政府統保項目,覆蓋所有市場采購出口企業和商戶,石獅首創提供市場采購貿易匯率避險服務、供應鏈金融服務。新技術和新模式的運用推動了物流提速,溫州針對市場采購貿易碎片訂單出貨困難的痛點,創新打造WMS集拼軟件,大幅降低時間成本和運輸成本,還在全國率先啟用市場采購貿易“包機直航”模式。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通過協調聯動,促成“義烏—鄭州—歐洲”市場采購貿易航班開通,搭建跨區域市場采購貿易出口空運通道。各地通過運用海關智能關鎖,實現在途物流全程安全監控,大幅壓縮集裝箱在港查驗時間,提高通關效率。
配套政策日趨完善。2020年,市場采購貿易的外匯服務和管理、通關便利化都有創新和突破。《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支持貿易新業態發展的通知》明確,市場采購貿易委托第三方報關出口的市場主體可以自身名義辦理收匯,將義烏試點經驗推廣到全國。在石獅、義烏等地開展的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預包裝食品試點,直接推動了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產地檢驗”監管制度創新。海關還針對市場采購法檢商品,探索市場采購檢驗檢疫監管模式創新,推廣實施“小額小批量”監管模式改革。各試點地方積極推行通關一體化,為企業降低備貨和出口成本。其中,常熟依托“市采通”平臺,推行市場采購出口全國通關一體化模式,還創新市場采購商品審核功能,搭建商品備案審核的紅、綠、黃通道;石獅實施“采購地申報、口岸驗放”全省通關一體化,構建“海、陸、空、鐵、快件”全途徑通關體系;臨沂首次將通關一體化從青島關區延伸到省外口岸。
在試點中創新,在創新中壯大。展望“十四五”,大力發展市場采購貿易已成為各級政府和廣大外貿企業的共識,將有力推動更高水平的雙循環。要按照《關于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著眼于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更大范圍復制推廣,推進試點建設,總結經驗并完善配套服務。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市場采購商品認定體系、貿易信用評價體系,堅持對新業態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在通關、外匯管理、稅收政策等領域進一步探索制度創新。同時,因地制宜開展試點,著力提升新貿易方式的綜合競爭力,發揮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跨境電商綜試區、自貿試驗區和綜合保稅區等政策疊加優勢,探索“市場采購+數字貿易”外貿發展新模式,推動外貿新業態融合發展,培育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作者系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現代市場研究所高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