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仍處于重大發展機遇期,企業的發展不僅來自于自身能力提升,更得益于國家政策,企業現階段發展要與國家倡導方向保持一致。”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期間舉辦的中國對外貿易合作發展論壇上發言時,美寶集團董事局主席徐鵬對未來中國企業發展充滿信心。在他看來,一大批中國企業正在成為全球企業,正在塑造中國競爭力。中國企業家應以全球化視野接納全球市場、對接全球資源,開創更多新經濟、新模式、新產業。
“投資非洲的優勢是勞動力成本較低、沿海地區物流成本較低等。但是中企投資非洲也面臨著基礎設施不完備、外匯管制、安全風險突出等挑戰。”埃塞俄比亞駐華大使館商務專員黃茁以投資非洲為例告訴企業,“要考慮綜合因素,不能道聽途說、人云亦云,要全面、仔細地研究一個國家的投資環境后再作出決定。”
以上兩位嘉賓的論述說到了眾多企業的心坎里,但對一些企業而言,尤其是中小企業,要想在“走出去”過程中考察、準備得面面俱到,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別是在疫情肆虐全球的當下,面對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氛圍,企業“走出去”面臨的環境日趨復雜,給企業國際化不斷帶來新課題。在這場論壇上,來自中國貿促會相關部門的負責人針對企業的難題答疑解惑,提出建議。
“2020年以前,全球范圍內主張對爭議爭端進行預防的機構、組織乃至專家很少。大家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爭端爭議的解決上。為什么?因為‘預防’這個概念還沒有深入人心。”中國貿促會法律事務部部長劉超以企業面臨的各種爭端舉例,說明事前預防的重要性:“百年不遇的疫情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讓我們認識到為什么要預防。我們面對疾病的時候,一個口罩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問題,避免商事爭議爭端的道理也是如此。也許企業一個小小的動作,把商事爭議爭端發生之前的‘口罩’戴上,就能避免很大損失。”
“在考慮到‘預防’的概念之后,企業的經營狀態都會發生重大變化。這就像一個人在生活工作中若考慮到了預防,就會想辦法鍛煉自己的身體、強健自己的體魄,以增強自己的免疫力。”劉超隨后介紹了貿促會為提高企業“免疫力”的幾項相關服務:已為全國20多個省市的5000多家高科技、外向型、有潛力的企業提供了一對一的國際化經營風險排查,為企業下一步整改提供了方向;建立了貿法通平臺,組織專家解答企業在跨境經營過程中的問題;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共同發起成立了非政府間國際組織——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致力于商事爭端的預防和解決。
企業若開始重視預防之后,便會著手一系列布局。對此,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路鳴在論壇上繼續給準備“走出去”的企業加油打氣:“我們必須看到全球化發展總體趨勢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所以,企業還是要長期深耕國際市場,繼續開展對外貿易和對外投資,積極融入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當中來。”
近期企業國際化面臨的一個機遇就是,RCEP的簽署。RCEP覆蓋世界將近一半人口和三分之一貿易量,將成為世界涵蓋人口最多、產業機構最多元、發展最具活力的自由貿易區。對此,路鳴建議企業重新審視“走出去”的目的和動機:是完善布局、分散經營風險還是獲取品牌?
路鳴接著給企業開了定心丸:中國貿促會在全球設有30多個代表處,另外很多國家的政府、商會在中國設有辦公室,這些機構都能夠為中國企業提供服務。
那么,“走出去”的企業如何融入國家“雙循環”呢?中國貿促會貿易投資促進部副部長阮煒的建議是:要樹立全局意識和戰略眼光,扎根強大國內市場,優化境外投資結構,以高水平“走出去”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創新投資方式,提高對外投資質量;加快綠色轉型,堅持可持續發展,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增強數字化運作能力,遵循綠色國際規則,積極探索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企業發展模式;加強合規建設,建立完善合規體系,規范投資行為。
“我建議企業切實用好駐外使領館、貿促機構、中資企業協會等資源,及時獲取有效信息,尋求必要幫助和支持。”阮煒表示,中國貿促會有近70年參與貿易投資、參與國際交流合作的經驗,連接政企、銜接內外,有對接供需平臺的渠道優勢,“服務企業是中國貿促會立會之本,發展之機。我們將幫助廣大企業更高水平‘走出去’,為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