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廊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交流中心。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中圖:即將建成投用的臨空服務中心項目。河北日報通訊員 陳 童攝
下圖:文安大地木業公司工人在操作先進機器設備生產。河北日報通訊員 賈 珺攝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5%左右,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
歲序常易,華章日新。
1月25日上午,廊坊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勝利閉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5%左右,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會議審議通過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該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振奮人心,催人奮進。
“不折不扣推動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在廊坊落地見效,努力以廊坊之穩拱衛首都安全,以廊坊之進服務全國全省發展大局……”廊坊市委書記楊曉和在市“兩會”閉幕時提出,該市將堅定信心、乘勢而上,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奮力邁出全面建設“五個廊坊”、爭當“三個排頭兵”新步伐。
真抓實干開啟新征程,團結奮斗鑄就新輝煌。“廊坊蓄積了向高質量發展質變躍升的強大勢能,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廊坊市市長楊燕偉說,新的一年,廊坊市一定把握歷史機遇、扛起時代使命,做實做好項目帶動、協同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創新驅動、改革開放、新型城鎮化建設、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安全穩定九個方面工作,在新的趕考路上跑出廊坊加速度!
抓投資促消費,筑牢穩中求進的發展基石
2021年1—11月,廊坊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比2020年同期提高6.4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增加值連續10個月居全省第二位。2021年以來,該市堅決貫徹落實“六穩”“六保”工作任務,切實唱響“制造業強市”主旋律,大力推進全市民營經濟“二次創業”,扎實推動工業企業穩產增效,主要指標在全省增比進位,為全市經濟穩中有進提供有力支撐。
做大做強實體經濟,廊坊今年將繼續突出抓投資上項目的主線。“擴大總量、優化增量是廊坊當前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要把盤子做大、把結構調優、把韌性做強,歸根結底必須依靠投資和項目。”楊燕偉在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今年該市將把發展的主攻點和突破點放到投資和項目上,不遺余力加快項目建設,開展重點項目建設提質提效行動,謀劃實施投資項目“一四六六”工作路徑,聚焦20個重點領域,科學精準抓投資、上項目、調結構、促發展。
“一”,即搭建一個市級投資項目管理調度平臺,實行標準化、流程化、清單化、臺賬化管理,落實項目前期、開工、建設、投產全過程盯辦督辦。“四”,即加快重點產業、非首都功能疏解、基礎設施和公服、城鄉建設四類項目建設。“六”,即開展重點項目集中開工、集中簽約、投資項目擂臺賽等六項活動。“六”,即健全專班推進、領導包聯、考核評價等六項工作機制。
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資。招商方向突出“精準”,圍繞市域主導產業和縣域特色產業,精準制定招商地圖和年度招商計劃,引進一批產業升級和戰略引領項目;招商方式突出“創新”,廣泛開展產業鏈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組團招商,不斷拓展招商渠道;招商隊伍突出“專業”,建強市縣兩級專業招商引資團隊;招商成效突出“務實”,建立完善項目論證評估機制,加大招商引資考核力度。
穩扎穩打推進消費升級。提升傳統消費,穩定汽車、油品等大宗消費,落實新能源車消費政策措施;培育新型消費,鼓勵定制、體驗、綠色消費,打造一批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和企業,規范發展直播帶貨、社交電商等新型業態;促進城市消費,加快建設安次金茂覽秀城、固安萬達廣場、永清時尚未來城等商業綜合體;深挖鄉村消費,打造電子商務進農村升級版,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行動,充分釋放農村消費潛力。
推進“四大板塊”崛起,打造穩中求進的新增長極
2月7日,是節后上班第一天,200多名建設者忙碌在廊坊臨空經濟區臨空服務中心項目工地上。“12棟單體建筑已順利實現封頂,粗裝修、精裝修、幕墻等工程均進入了收尾階段。”項目建設單位生產主管馮子超介紹。
用足用好協同發展機遇,加快推進北三縣、臨空經濟區、中心城市、南三縣“四大板塊”崛起,打造穩中求進的新增長極,仍是今年廊坊市政府工作報告的重中之重。
推動北三縣與通州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聚焦與通州區創建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嚴格落實協同發展規劃和“四統一”(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要求;持續深化與通州區溝通對接,打好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攻堅戰,健全完善產業鏈招商目標企業清單,加快推進已簽約的82個與北京合作項目進度;打好交通互聯攻堅戰,打好環境建設攻堅戰,持續強化生態聯防聯控聯治,加快促進“京標服務”向北三縣延伸覆蓋。
推動臨空經濟區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聚焦10年再造一個新廊坊,加力推動臨空經濟區向更高維度、更高質量、更高能級邁進,力爭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0億元以上,實施市政及公服設施投資200億元以上,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0億元以上,實現產值及營業收入400億元以上,實施產業項目投資500億元以上。
推動中心城市擴容提質見到新變化。加快推進主城區“西擴南拓”,主城區加快城中村改造工程進度,安次區推動龍河區域再造升級,廣陽區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會展經濟等城市經濟業態,廊坊開發區加快補齊商業等配套功能,永清縣、固安縣強化縣城建設、做強優勢產業、推進交通互聯,加快實現與主城區、臨空經濟區規劃一體、建設同標、產業協同。
推動南三縣與雄安新區聯動發展邁出新步伐。扎實做好京雄機場快線(R1線)地方保障工作,加快兩條跨界公路前期和建設工作,持續抓好生態聯防聯控聯治,積極承接雄安新區配套產業項目,構建雄廊產業互補、錯位聯動、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強鏈條重創新,做強穩中求進的實體支撐
日前,《廊坊市實施“產業鏈長制”推進工作方案》出臺,方案明確,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總鏈長”,有關市領導擔任“鏈長”,以“鏈長制”為抓手,推動全市十三大產業鏈發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該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新的一年,廊坊市將聚焦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優化提升產業鏈條、加快推進產業轉型、持續強化標準引領等方面,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
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優化提升產業鏈條。深入實施“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加快壯大“7+6”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即三河高端裝備制造、香河家具、霸州都市休閑食品、霸州特色定制家具、文安人造板、大城絕熱節能材料、大城紅木七大傳統縣域特色產業集群,以及三河電子信息、三河生物醫藥和大健康、大廠影視文創、固安電子信息、固安航空航天零部件、永清服裝創新設計六大新興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推動重點項目、公共服務、研發機構、工業設計全覆蓋。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開展延鏈補鏈強鏈專項行動,落實重點產業“鏈長”責任制,推動優勢產業鏈式聚集發展。實施“龍頭帶動”工程,培育引進一批核心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的頭部企業。
加快推進產業轉型、持續強化標準引領。開展民營經濟二次創業“轉型攻堅年”活動,實施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培育行動計劃,發揮工業設計對轉型升級的引領撬動作用。開展質量提升專項行動,健全現代質量監管體系,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培育更多馳名商標、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和商標,實施知識產權創造和提升工程,以高質量保護激勵高質量創造。
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做強創新平臺,積極融入石保廊創新發展引領帶,加速從“孵化企業”向“孵化產業”升級;壯大創新主體,加大“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梯度培育力度,從注重企業數量向培育質量型、實力型、領軍型科技企業轉變;優化創新環境,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研究制定配套支持政策,深入實施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燕趙青年科學家計劃,推進院士工作站、院士合作重點單位、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建設,深化產教融合、產學研深度合作。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激發穩中求進的動力活力
“報告中提到,推進開發區擴區調區、體制機制改革等重點工作,構筑高能級發展平臺,為我們進一步做好園區服務指明了方向。”在該市“兩會”現場,廊坊市人大代表,大城縣成融國有資產運營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湯增偉表示,今年將緊密與國企、央企對接,采取項目合作模式,利用專項債券和企業資金注入相結合的方法加快推進園區建設。
開發開放平臺是廊坊發展的突出優勢。代表們在審議報告時一致認為,要突出抓平臺壯載體,深入實施開發區“雙倍增”行動,全力提升開發區能級水平,為高質量發展加強助推引領。
新的一年,廊坊市將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實現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提供支撐。
進一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優化辦事審批流程,實現更多事項“一次辦”;推行“模擬審批”,做到拿地即開工;拓展“互聯網+政務服務”,打造全流程網辦升級版。深化財稅金融改革,健全預算管理機制,抓好稅收征管改革;實施上市“蝶變計劃”,支持更多企業上市融資。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深化營商環境建設,深入落實助企紓困、減稅降費各項政策,積極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進一步提升開發區能級。提速開發區“雙倍增”行動,全市省級以上開發區稅收收入增長20%以上。強化開發區工作專班牽頭作用,落實加快開發區創新發展提升能級的若干措施,推進開發區擴區調區、體制機制改革、“騰籠換鳥”等重點工作,構筑高能級發展平臺。
春節前夕,來自美國的5個批次威士忌運抵廊坊綜合保稅區內的全球中心倉,該批次貨物利用海關“四自一簡”監管制度,配合綜保區智能卡口,實現了無感快速通關。2021年,廊坊綜合保稅區完成一線進出口貿易額超7億美元,其中,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業務貿易額達6955萬元,占全省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業務貿易額的75.27%。
進一步擴大高水平開放,廊坊將加快推進自貿區制度創新,推出3項以上省級乃至國家級制度創新成果;完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保區管理機制,深化與大興區共商共建共享,打造區港一體化通關模式;支持廊坊綜保區引進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和外貿進出口企業,年度績效考評水平退C進B。舉辦重要會展活動35場以上,高標準辦好“5·18”經洽會,辦會水平和招商實效再上新臺階;精心高水平籌備“一帶一路”·長城國際民間文化藝術節,國際性、民間性、藝術性、專業性實現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