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貿易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領域,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不斷完善服務貿易政策體系,搭建服務貿易發展載體和平臺,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過去十年來,我國服務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穩中有進。
服務貿易政策體系不斷完善,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十八大以來,我國出臺多項政策促進服務貿易發展。先后印發《關于加快發展服務貿易的若干意見》《“十四五”服務貿易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對加快發展服務貿易作出全面部署,將“數字貿易”列入服務貿易發展規劃。2013年-2021年間,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從190條縮減至27條,其中涉及服務業領域的特別管理措施大幅縮減,大大提高了商業存在模式下服務貿易的市場準入水平。2021年發布首張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服務貿易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對現有服務貿易管理模式進行突破,在專業服務、交通服務、金融服務等領域作出水平較高的開放安排,明確列出針對跨境服務提供者的11個門類70項特別管理措施。
服務貿易發展載體和平臺擴圍,示范帶動作用初步顯現。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完善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載體和平臺建設。截至目前,我國共有北京、天津、上海等28個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北京、南京、長沙等37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形成了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慶等省市“1+4”的服務業擴大開放示范試點格局;特色服務出口基地總數達112家,覆蓋文化、中醫藥、數字服務、人力資源、地理信息、知識產權和語言服務等7個領域。通過充分發揮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載體和平臺在體制機制方面的先行先試作用,我國優勢服務出口增加,現代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發展水平趨于提升。
跨境服務貿易規模快速增長,貿易逆差達近年來最低值。2012年-2021年,我國服務貿易總額從4829億美元增長至8212億美元,在世界服務進出口總額中的占比由5.4%提高至7.1%,連續8年穩居全球第二位。得益于服務出口的快速增長,我國服務貿易已率先恢復至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與2019年相比,2021年我國服務貿易總額增長了4.6%。同時,服務貿易逆差呈收縮態勢。2021年,我國服務貿易逆差額僅為327億美元,規模達近年來歷史最低值。
服務貿易總體結構穩步優化,運輸服務占比呈提升態勢。2012年-2021年,我國知識密集型領域服務進出口年均增速達9.3%,在我國服務貿易中的占比提高了10.3個百分點。在其他領域中,運輸服務增長迅速,超越旅行服務成為我國服務貿易最大的領域,我國也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運輸服務貿易國。與2019年相比,2021年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總額增長了72.8%至2607.4億美元,在我國服務貿易總額中的占比提升了12.5個百分點至31.7%。
服務業利用外資金額趨于提高,成為吸收外資的主要領域。2012年-2021年,我國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從602.7億美元增長至1405.1億美元,規模增長了1.3倍;在我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總額中的占比由53.9%提高至78.9%。服務業利用外資結構趨于優化。2021年,我國高技術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總額增長19.2%,增速高于整體利用外資額4.3個百分點。其中,電子商務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引資分別增長2.2倍和25%。
離岸服務外包規模穩定增長,成為穩定就業的重要力量。2015年-2021年,我國服務外包離岸合同額從718.4億美元增長至1717億美元,規模增長了0.97倍;服務外包離岸執行額從559.2億美元增長至1303億美元,規模增長了1.02倍。以人民幣計,2021年我國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從吸納就業看,2012年-2021年,我國服務外包累積吸納就業1127萬人。
服務貿易發展指數上升較快,競爭力趨于增強。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我國服務貿易的數字化轉型,促進我國服務貿易結構優化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根據商務部研究院發布的《全球服務貿易發展指數報告2021》,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指數由第20位提升至第14位。其中,規模指數位居第4位,結構指數位居第53位,地位指數上升至第5位,產業基礎指數位居第38位。根據商務部研究院即將發布的《全球服務貿易發展指數報告2022》,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指數進一步提升至第9位。
為促進服務貿易國際合作,提升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我國自2012年開始舉辦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2019年更名為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2020年,大會簡稱由“京交會”更名為“服貿會”。十年間,服貿會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成果斐然,對推動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展會規模不斷擴大,企業參與度進一步提高。2012年-2021年,服貿會展館面積從首屆展會的5萬平方米擴大至15萬平方米左右;展會布局從單一會場模式演變為“綜合+專題”“室內+室外”“線上+線下”展會新模式;參展企業從首屆的1000多家增加到1.2萬余家。服貿會已經成為全球服務貿易領域最大的綜合性展會。
國際參與度逐年提高,全球影響力提升。2012年-2021年,服貿會參展國家由82個國家和地區擴展至153個,綜合展區整體國際化率提高至51%,專題展區整體國際化率提高至19%。自舉辦以來,聯合國貿發會議、世貿組織、經合組織等已成為服貿會永久支持單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貿易中心、世界貿易網點聯盟、世界貿易中心協會、全球服務貿易聯盟等成為服貿會國際合作機構,泰國、英國、阿聯酋等國家都曾擔任過服貿會主賓國。
主題論壇日益豐富,成果發布覆蓋范圍更全面。2012年-2021年,服貿會論壇會議活動由首屆130場增至193場,總體成果數量從458個增長至1672個。據初步統計,歷屆服貿會累計舉辦各類活動超過1000場,探討服務貿易領域發展前沿和方向,發布一系列權威報告和研究成果,為加強服務領域多層次、多渠道合作搭建了平臺。
適應數字經濟發展需要,推出線上服貿會。數字技術的發展以及全球疫情的影響推動服貿會辦展方式的轉變。從2020年開始,服貿會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辦,并打造服貿會數字平臺,在展會期間提供云上展廳、線上會議等各種信息服務;在展會外,為所有服務業和服務貿易企業提供365天永不落幕的數字化信息服務。
展望未來,為加速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升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水平,應從以下幾方面持續發力:
推進服務貿易制度型開放。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加快國內經貿規則的調整與完善,打破服務出口的規制壁壘。全面深化改革,探索在自貿試驗區和全國范圍內推進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減少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費、自然人移動模式下的服務貿易限制措施,形成服務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安排。持續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各項政策落地,升級建設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
加速服務貿易數字化進程。積極推動數字技術與服務貿易深度融合,加速傳統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智慧物流、線上支付、在線教育、遠程醫療、數字金融與保險、智能體育等領域;促進搜索引擎、社交媒體等數字服務貿易業態創新發展。充分發揮數字出口基地優勢,打造數字貿易示范區。開展服務貿易企業數字賦能行動,支持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服務貿易轉型升級。
完善服務貿易區域布局。落實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著力優化服務貿易國內市場布局。促進東部地區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引導東部地區與其它地區服務貿易合作與交流。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服務貿易發展的政策和資金傾斜程度,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重點大力開拓海外服務市場。構建形成東部引領帶動、中西部與東北地區加快發展的服務貿易新格局,促進服務貿易區域協調聯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