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主辦的第五屆“一帶一路”服務貿易合作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數智雙循環 ‘一帶一路’服務貿易新動能”這一主題集思廣益,為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建言獻策。
“一帶一路”為中國服務貿易增長貢獻重要力量。數據顯示,近十年來,中國服務貿易年均增長6.1%,其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雙邊貿易額增長33%。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張慎峰表示,中國服務貿易的蓬勃發展得益于服務業持續擴大開放和中國科技創新水平的不斷提高。他建議從三個方面著力更好促進“一帶一路”服務貿易合作發展。一是不斷創新服務貿易促進方式,推動數字技術與服務貿易深度融合,創新發展。二是深化在服務貿易重點領域的合作,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運輸物流、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的合作。三是加強服務貿易政策規則對接。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研究制定貿易投資便利、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的標準規則制度,強化軟連通。
中國服務貿易協會會長、中科院院士周成虎表示,為促進“一帶一路”服務貿易發展,一要緊抓“一帶一路”為服務貿易帶來的發展潛力和廣闊市場,發揮服務貿易對世界經濟恢復和發展的引擎作用;二要促進溝通交流、精準發力,找準服務貿易大發展的戰略突破口,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現代服務業是服務貿易發展的潮流和滿足中國服務業乃至世界服務貿易發展的必然要求;三要釋放數字經濟紅利,推動服務貿易積極穩妥持續發展,構建高水平開放的數字經濟市場。
“近年來,‘一帶一路’服務貿易合作成果豐碩,顯示出強大活力。”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二級巡視員朱光耀認為,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服務貿易發展既面臨國際局勢變化和疫情沖擊挑戰,也面臨數字經濟加速成長的機遇,顯示出較強韌性。本屆論壇主題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有望為“一帶一路”服務貿易國際合作探索新方法,開辟新途徑。
疫情促使數字貿易逆勢發展,成為全球以及“一帶一路”服務貿易發展新引擎。全國人大常委、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會長江小涓在主旨演講中表示,近年來,國際貿易摩擦呈現加劇趨勢,疫情更是重創全球經濟,然而率先走出疫情影響的國際貿易是全球經濟復蘇的有力引擎。在她看來,對中國而言,促進服務貿易發展對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其對增加高水平就業、推動貿易結構向低碳轉變,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愿望、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具有積極影響。中國的產業基礎、市場規模和企業競爭力都為服務貿易特別是數字服務貿易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數字生產者服務尤其具備良好的發展條件。
世界貿易組織前副總干事、商務部原副部長易小準表示,當前我國制造業正呈現出趨向服務貿易的發展形勢,但國際服務貿易壁壘高筑,建議中國積極參加全球服務貿易規則制定,推動WTO盡早達成投資便利化協議和電子商務協議,認真落實RCEP,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納入更多服務貿易的內容,并從國家層面順應當前制造業服務化、服務貿易數字化的大趨勢,出臺更多政策舉措,把中國牢牢地嵌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
論壇上,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仲澤宇介紹了全球貿易數字信用(NFDC)體系的建設情況。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和清華大學服務經濟與數字治理研究院分別發布了《數字文化貿易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和《2022中國服務貿易行業研究報告》兩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