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7月18日報道,商務部在聲明中說,不管外部環境發生什么變化,中國政府都將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發揮企業家的重要作用,鼓勵競爭、反對壟斷,繼續推動對外開放,創造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堅定支持經濟全球化,堅定維護國際經貿體系,與世界上一切追求進步的國家共同發展、共享繁榮。
開放是為了有效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做大互利共贏蛋糕
“商務部聲明重申了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決心,透露的信息是明確的。中國將繼續按照自己的節奏,改善貿易投資環境,為自身發展和世界繁榮敞開大門,為擁護自由貿易與投資的伙伴國提供‘中國機會’。”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永說,中國不斷推出的改革開放舉措是實實在在的。“我們堅決維護WTO框架下的多邊貿易體系。”
李永認為,開放是中國的既定方針,是為了有效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做大互利共贏蛋糕。“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這是中國基于發展需要作出的戰略抉擇,同時也是在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國人民。中國改革開放的總體方向是中國自身發展和擔當國際責任的需要,不會受外界壓力的影響。”
“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有其自身的國內政治考慮,也基于其荒謬的邏輯,但是我們自主開放的步伐不會停止,也不會被美國發起的貿易戰所打亂。我們會用更大的開放力度,推動更大的改革和高質量發展。”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美洲與大洋洲研究所所長李偉說。
“最近中國在繼續推動對外開放、堅定支持經濟全球化方面有一系列舉措。”李永說,第一,中國公布了11條金融業開放措施的具體落地時間表;第二,中國發布新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在22個領域推出開放措施,限制措施減少近1/4;第三,國務院出臺文件,推動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措施、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明確反對強制技術轉讓;第四,中國主動擴大進口,自7月起降低汽車和零部件及部分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涉及近1700個稅號產品。“前幾天,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于擴大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意見》,提出改善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條件等4項舉措。我國還將于今年11月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在開放的方向上從來沒有改變,而且力度逐步加大。”
中國著力改善營商環境,積極維護多邊貿易體系
“中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不僅促進了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也為國際市場的繁榮做出了重大貢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孝松說。
今年世貿組織發布的年度全球貿易報告顯示,中國商品貿易出口繼續位居世界第一位,而中國商品貿易進口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位;中國2017年對外直接投資規模超過1200億美元,居世界第三位;2017年吸引外國直接投資136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實際利用外資4462.9億元,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在紛繁復雜的形勢下,中國努力的方向是明確的,即堅持建設開放型經濟體系,著力擴大開放和改善營商環境,力求通過對話溝通管控分歧,積極維護多邊貿易機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綜合研究室主任羅雨澤說,中國投資環境改善的成效有目共睹。根據中國美國商會今年發布的《2018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64%的會員企業表示收入上升,75%的受訪企業表示實現盈利,是過去3年比例最高的一次。中國歐盟商會《商業信心調查2018》報告也顯示,超過一半的會員企業計劃擴大在華運營規模,還有日本國際協力銀行調查顯示,2017年中國再次成為日本制造業跨國公司投票評選的最有潛力業務發展地。
“從知識產權看,我們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知識產權保護被放在相當重要的位置,而且在保護知識產權的過程中,我們也讓全世界獲益。”李偉說。
“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是我們改善投資環境作出的莊嚴承諾。”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認為,中國巨大的市場規模、良好的營商環境,會為世界提供一個巨大的投資優選地,從而拉動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在國際經貿環境因貿易保護主義而充滿變數的情況下,跨國公司需要更穩定、可預期的發展環境。中國為保護企業利益所做的努力事實上就是在創造這樣的環境。”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美洲與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長周密說。
羅雨澤認為,和平與發展仍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期盼。“我們會堅持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原則,不斷提升開放水平,改善營商環境,提高人民福祉,擴大我們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