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開放地標上海,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已進入22天倒計時。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進口博覽會不是中國的獨唱,而是各個國家的大合唱”……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博覽會,見證中國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接力賽”。
上海!
繼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之后,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接過中國主動開放的“接力棒”。舉辦地上海,全城總動員進入“進博時間”。
10月4日上午,進口博覽會的舉辦場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首次全要素合成演練,為即將到來的進口博覽會做好充分準備。
展廳發生火災怎么辦?有人暈倒昏迷如何獲得最快的救援?在前一階段近10場大型專項演練和60余場小型分項演練的基礎上,全要素合成演練覆蓋入場演練小組、論壇演練小組、突發應急演練小組等8個小組,開展了15個方面的綜合性演練。
倒排時間、掛圖作戰,注重細節、精益求精、壓實責任……展館內外,全面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全面優化交通組織、全面提升城市服務水平,各項保障工作進入臨戰實戰階段。
進口博覽會熱潮來襲
10月4日上午,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首個進口分撥集裝箱順利運抵上海吳淞海關轄區。這個集裝箱內有15票分撥單,涉及菲律賓15家參展商的234件食品,包括芒果干、巧克力、酒類和各種水果罐頭等。通過進口博覽會“全程綠色通道”,從卸船到倉儲的全流程比常規作業時間縮短將近2天。
目前,各類展品正從西歐、南太平洋、中美洲、南部非洲漂洋過海、日夜兼程趕往中國上海。
交易團的對接也如火如荼,進口博覽會的“溢出效應”正輻射至全國。中央企業交易團、各地方交易團乃至國外的交易商等都“摩拳擦掌”,提前與展商對接。某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說:“將至少通過進口博覽會引進1000余種國內市場尚未銷售的進口產品和服務,今后3年拿出100億歐元用于全球采購。”
無人倉庫、無人駕駛、會與人協作的機器人、“萬物互聯”的智能工廠、可見光通訊技術、智慧機床……首屆進口博覽會成為全球最新“黑科技”的競技場。
本次博覽會上體積最大的展品之一——來自德國的“金牛座龍門銑”,正風雨無阻趕往上海,上演自己的“亞洲首秀”。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招展方之一、某機床公司總裁介紹,全球機床行業的8家龍頭企業將推出10余臺中國乃至全球首發機床裝備展品。不完全統計顯示,博覽會上將迎來100多項新產品和新技術的首發。
一批全球醫療巨頭,將攜全膝關節置換系統、硬幣大小的心臟起搏器、嬰幼兒專用核磁共振等一系列尖端醫療器械和診療方案亮相博覽會。
“中國號快車”為世界帶來新機遇
踐行擴大開放決心的“中國號快車”,正在成為世界的新機遇。
來自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的數據顯示,進口博覽會2800多家參展企業中,不僅有G20全部成員,覆蓋超過5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全球44個最不發達國家中,也將有超過30個前來進口博覽會,簽約參展的企業達到150多個。
獨行快、眾行遠。中國向世界張開雙臂,歡迎其他國家搭乘中國發展“快車”“便車”。“中國擁有無數的機遇,能夠獲得美妙的前景”,加中貿易理事會總裁認為,進口博覽會證明中國市場越來越開放,加拿大企業未來必須積極“向東看、向亞洲看、向中國看”。
中國自信、中國擔當。延續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熱潮,首屆進口博覽會將續寫中非友好樂章。目前,進口博覽會已經有43個非洲國家確認參會、190多家企業確認參展,埃及的椰棗、埃塞俄比亞的咖啡、南非的大象酒等將進入更多中國家庭。
“博覽會將為發展開放型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新型的國際公共產品。”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孫成海說,“如何讓最不發達國家參與進口博覽會、分享中國的成長,是此次博覽會的工作重點之一。”博覽會為每個參會的不發達國家免費提供2個標準展位,最不發達國家反應積極。
不忘初心,與世界同行。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陰云不散的復雜形勢下,進口博覽會向全世界充分表明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堅定不移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堅定不移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決心和信心。
“進口博覽會顯示了中國貿易戰略的轉變,體現了中國敢于承擔大國責任、實現與世界各國互利共贏的決心,為中國向世界闡釋雙向開放理念,倡導構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國際合作機制提供舞臺。”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說。
在剛剛過去的9月,美國人邁克成為第一批開立A股個人證券賬戶的外國投資者之一;某職業技能培訓有限公司總經理,拿到了上海自貿區第一張金融教育領域的外資培訓機構營業執照。在中國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號角下,更多的開放舉措與制度創新匯溪成海,共同奏響一曲開放協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