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發,加速了中國會展業線上化進程。隨著展會創新服務模式的推進,會展業從傳統模式轉向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由于不同產業會展活動的屬性不同,會展業界在不斷探索會展數字化的商業模式。目前來看,仍有一段路要走,但這是未來會展業的發展趨勢,也是必經之路。
1.形勢嚴峻
過去幾年,會展業一直朝著數字化、資本化、跨界化緩緩推進。2020年遭受疫情重創,加快了會展業朝著這三個方向更新迭代的速度。
后疫情時代,會展場館更需提高反脆弱性。過去束之高閣的創新理念、發展思路在此次疫情危機的推動下有了實踐的可能性與動力。
——唐雪(北辰時代會展有限公司、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總經理,浙商總會會展業委員會主任)
在常態化防控中實現有序突圍,最需要的是能力和水平,是會展經營的現代化、精細化、人性化。
——張敏(上海會展研究院執行院長,上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全球會展業已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和經濟持續下滑的雙重打擊下倒下了。
全球會展業最薄弱的地方在這次危機中被徹底暴露出來,嚴重依賴線下(物理)空間的單一商業模式成為會展業被一拳擊倒的根本原因。
在新形勢下對全球營銷需求的變化下,會展業尋求創新展會服務模式,創造新的價值,開辟新的商業模式。
——顧學斌(IAEE國際會展和項目協會亞洲委員會主席、WeMeet 會多多CEO)
會展只有融入互聯網時代,將互聯網開發與應用作為推動會展產業升級的重要機遇,才能更好地跟上新經濟時代的步伐。
新經濟下的展覽業不是某種業態獨霸天下,而將呈現線上展覽、實體展覽等多種業態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劉大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經濟學院院長、教授;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會長)
在雙循環背景下,數字經濟的作用日益凸顯。會展主辦方應該也必須抓住時機,探索以數字化轉型的新會展為統領,積極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打造適合多應用場景的雙循環發展新賽道。
數字手段已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會展業必然要加快啟動數字化轉型升級模式,實現“數字優先”,創新數字化服務,盡快進入新賽道。
——范培康(中國貿易報社總編輯)
會展是鏈接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平臺,促進國際、國內循環融會貫通的潤滑劑。線上線下融合最關鍵的是對價值的共同認同、對目標的認可。展覽會存在的價值是傳遞信息、促進交易,以及拉動城市經濟和產業升級,但線上線下融合達到目的,跨界的展會就有生命力。
跨界融合不僅僅是把線下的展覽會搬到線上,而是要構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且具有可持續性的共贏模式。
會展業亟須創新服務,通過線上線下雙輪驅動提高會展服務效能效率。
——儲祥銀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國際品牌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作為“無邊界”產業,展會仍然是其行業上下游企業展示、交流、合作最高效的平臺。
線上與線下融合是必然的。會展企業不再將業務局限在展覽行業,而橫向發展(加大力度在異地舉辦子展)、縱向發展(展覽企業向上下游產業發展)、跨界發展(實體企業介入展覽業務)等現象增多。
——劉松萍(廣東會展組展企業協會會長,廣州大學中法旅游學院教授、博士)
越來越多的新經濟平臺類實體,以降維打擊態勢加入會展產業,給傳統會展企業帶來挑戰。
作為會展經濟產業鏈的每一個企業,關注發展趨勢,更要落實到如何強化企業產品的價值創造力的提升才是根本。
——陳樹中(長沙市會展辦公室黨委書記、主任)
2.探索轉型
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線上線下融合的會展模式將成為主流。線上會展項目建設并不是一次性工程,而在于構建長期的運營管理平臺。
而會展“數字化收入”,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持續過程。
——萬濤(31會議CEO 、首席客服、聯合創始人;會展產業數字化推動者;AMT咨詢聯合創始人)
線上線下融合辦展模式將成為常態,且利用線上模式打破區域和國家的貿易壁壘,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價值和作用。
——張鋼(北京昆侖億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清華大學海峽研究院清大創新有限公司副總裁)
關于線上線下展會的破局之道,一定是線上線下融合,因為次元壁正在被打破。傳統會展群體亟須在時代大變局下,快速審視數字化時代的產業需求,探索出適用于自身成長的第二曲線。
會展人的第一性原理應該思考的是怎么做展覽、怎么做線上展覽,以及怎么做雙線融合型展覽。對根本問題的思考不一樣,設定的目標不一樣,選擇的賽道不一樣,創造的價值必然不一樣。
——張嵐(勵展博覽集團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獲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MBA學位)
在新經濟下,會展活動組織者需借助各種媒介,讓會展活動得到更廣泛的傳播,這需要會展從業者具備傳播思維。
客戶,是一切活動的出發點。會展活動主辦方、承辦方要讓客戶滿意,就需甄別參展商、觀眾和參會者真實的新需求。
——許鋒(北京華愷國際展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秘書長、會展三新展組委會秘書長)
在創新上,鼓勵企業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VR/AR、5G等信息技術,變革服務邊界,創新展會服務模式。推動場館提供數字化集成式服務,鼓勵會展企業與專業技術服務商合作,開發適用于會展環境和需求的數字會展平臺,形成雙線融合、協同發展的新生態。
——梁潔 (南京市貿促會會長、南京會展辦主任)
3.可行之道
會展數字化是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線上重心不在于產品的數字化展示,而在于如何利用好互聯網的流量、社交、營銷、互動和統計分析能力,幫助線下展會的前后端做延伸。
私域流量,在2020年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重新點燃,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私域流量。
隨著會展模式更新迭代,企業通過線上展會打造“私域流量”,培養自己的“粉絲”,是當前疫情下開發海外市場的不錯選擇。
——肖峰(中東國際展覽集團(MIE)執行副總裁,常州慧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展貿通GTW”數字展覽平臺總架構師)
私域流量運營更重要的是“去私域化”,將私域的圈層“破圈”到場景用戶層面。
——劉志良 (2050志愿者、拼格創意科技創始人、中國美術學院拼格創意媒體獎學金設立者)
新經濟下,線上會展活動的流量不是最重要的考量標準,但能否產生“留量”卻非常重要。
——周景龍(道同共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兼創始人、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客座教授)
越是數字化時代,就越需要“沉浸式體驗”在策劃中將展覽的重心放到內容上,將時間線或主題邏輯線引入空間概念中。沉浸式展覽這場光影與聲色的盛宴更像是一個引子,吸引著觀眾前去參觀。
——宋曉東(上海風語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策劃總監)
未來,單純的線下展和單純的線上展都難以“一統江湖”,線上線下相互融合是大勢所趨。線上和線下將會在長期共存的模式下,相互促進,發揮各自優勢,助推云展經濟做大做強。
——李存榮 (微吼市場總監)
會展業需利用云上的力量,加持原有的線下會展活動,為實體會展經濟的發展尋求創新的出路。
——高艷慧 (中關村會展與服務產業聯盟秘書長)
線上會展應該是“展會為體,技術為用”。期待更多會展創新者攜手聚力,迎接智能科技、跨界創意、共創共贏的新會展時代。
——段寧(西麥克國際展覽有限責任公司綜合業務事業部副總經理)
注:本版嘉賓觀點均來自于《會展大咖說》《會展新說》欄目。
本版編寫 本報記者 蘭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