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新技術的應用正在改變傳統出版業的面貌。第十一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近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本屆博覽會以“落實數字化戰略 開啟十四五新篇”為主題,線下60多家、線上300多家書報刊出版機構、數字技術服務、數字內容服務機構、技術企業和相關展商參展。電子書、數據庫、有聲內容、漫畫動漫、網絡文學等數字出版全形態亮相,向觀眾呈現了數字化發展浪潮下出版業的新探索。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1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上揚,全年產業收入超過萬億元,達到11781.67億元,比上年增加19.23%。中宣部副部長張建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數字出版業持續逆勢上揚,為數字經濟和文化產業注入新動能。
記者從組委會處獲悉,為強化展示交易功能,本屆博覽會在論壇活動和重點展區設置方面做了諸多創新,設置了七大論壇,包括2021數字資源建設高峰論壇、數字出版人才論壇、全國紙電一體供需合作論壇、版權運營與IP授權論壇、有聲內容產業合作論壇等。
記者在出版業科技與標準重點實驗室聯合展區看到,兩位觀眾帶上VR眼鏡,立刻進入冰雪世界,開始體驗驚險刺激的高山滑雪項目。“這是我們實驗室依托北體大的科研優勢和專業資源,打造的冬奧項目知識沉浸式體驗,將VR、AR與混合現實技術應用到體育專業出版。”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展區負責人郭英俊介紹,這套設備的創新之處在于融合了光學動捕、慣性動捕等不同動作捕捉技術,可快速抓取對體育運動中的高頻高速動作,設備可用于教學、訓練、大眾體驗。
在咪咕文學展臺,不少觀眾戴上紅領巾參與紅色劇本殺《共產主義接班人》的角色體驗活動。咪咕旗下的挑燈工作室專門創作沉浸式互動內容。“紅色劇本殺目前比較稀缺。很多機關單位可以采購用于黨建活動。”工作人員姜璐雯透露:“內測過的玩家覺得這個劇本很好,可以真切地進入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感受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
大運河的千年文脈也可以通過數字形式呈現。在鳳凰傳媒出版集團展臺,觀眾只要輕輕點擊屏幕,就可以走進大運河沿線的各個城鎮,了解歷史上與大運河有關的人物和故事。
據工作人員介紹,“數字中國·大運河”是國內首個“運河”主題的大型數據庫,集成了運河歷史文獻、研究著述、新聞資訊、古地圖、遺產管理監測數據、音頻、視頻等各類權威資源,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對這些資源進行數據挖掘、分析和重組,并且將這些信息與電子地圖關聯,幫助人們認識大運河的文化價值和現實意義。目前已在有關博物館應用,未來還會為游客打造“數字運河游”等文化旅游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