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營銷內容力正在成為組織方的底層能力。隨著新經濟的發展,會展生態已由傳統的展覽展示延伸為內容生產與傳播。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疊加下,會展營銷人才體系重建日趨緊迫。
近兩年來,由數字化引領的跨界融合多元發展,在會展業體現得尤為明顯。在新經濟下,躬身入局者正在利用新媒體手段、跨界多元融合思維來重建會展營銷新體系,以期成為行業領跑者。
8月21日,2022首屆會展·文旅體·傳播融合微論壇在線上開幕,聚焦新經濟秩序下的會展新生態。這是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中國貿易報》、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主辦,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會展與傳播學院、長三角會展研究院等承辦的首個聚焦“大會展、大文旅、大傳播”的論壇。今年上半年,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會展與旅游學院基于跨界經營與融合發展趨勢,組建了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會展與傳播學院。與會人士此次積極探討會展傳播融合的新生業態。
“會展平臺從大眾傳播轉身精準傳播?!比珖鴷箻I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上海市會展行業黨委書記、國際展覽業協會(UFI)名譽主席陳先進提出,傳播技術的發展催生了精準傳播,改變了大眾傳播的屬性。會展面臨的創新是如何顛覆長期以來習慣的生態閉環,做到精準傳播、深度傳播。
陳先進認為,精準傳播為會展業與傳媒業的產業重組提供了條件和基礎,導致兩大產業高度融合,構架出融合性的產業新體系,出現新的競爭、新的競爭結構、新的競爭效應,從而產生新的產業和增長點。
“會展與傳播是產業重組的必然選擇。”在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博士生導師儲祥銀看來,當前,會展業呈現“會展+”“+會展”的融合發展格局。舉辦會展活動可擴大服務經濟規模,通過最新技術、產品展示、信息傳播與交流,促進生產要素跨國、區域流動與重新組合配置,促進新技術、新理念、新產品的傳播,并促進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近年來,各地政府通過文旅融合、會展疊加的多元發展,實現了品牌傳播這一目的。
儲祥銀表示,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會展業出現兩個跨界現象:一是互聯網大廠以技術持有方進軍會展業,二是會展企業的跨界,聯通產業鏈、科技、文旅,實現數字化會展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并通過內容生產重構品牌效應的傳播。
重構營銷體系“大會展、大傳播迎來了新機遇。”中國貿易報社總編輯范培康表示,在百年未有變局和疫情交織的時代大背景下,跨界融合伴隨著5G、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術浪潮,推動會展活動進入了升級迭代、融通共生、迅捷傳播的新階段,會、展、節、賽、演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今年三四月份,新一波疫情給社會生產生活秩序造成巨大沖擊,會展和文旅體賽節慶活動遭受重創。
今年上半年,由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數字會展工作委員會、中國貿易報社、長三角會展研究院、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會展與旅游學院共同發起,由31會議研究院執行支持的《中國會展主辦機構數字化調研報告(2022)》顯示,絕大部分會展企業并沒有因為疫情而放慢自身創新步伐,并沒有因為受限而停止自身數字化轉型,并沒有因為線下難而放棄線上探索,而是在線上直播、新媒體端加強營銷。在一次又一次搶占會展業新生態的體系中,營銷被重構,多元在融合,傳播在跨界。
范培康認為,會展業是和各產業相關聯的平臺型行業。會展的本質就是服務,以實現創新營銷、創造交易、提高效益。數字化不斷為智慧營銷賦能,促進線上與線下破壁融合,參展商與采購商互惠互利。多元融合就是強化“社交”,構建多元融合的“社交”圈層,也是會展活動組織者的核心秘訣。隨著“社交”觸達,傳播的目的得以實現。
強化內容建設“當前,移動端、社交平臺的數字化平臺在會展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鄙虾2┤A國際展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華展覽)創始人兼執行董事王明亮表示,在線會展從展品發布走向供應鏈與客戶端頻繁活動的局面。
數字經濟下的會展業是一次人才的競爭。會展業將從“線下B2B展覽+交易”的老模式逐步向線上線下一體化的B2B2P2C全年無休的新模式過渡。
“博華展覽前年和去年的線下展覽收入下降了,但線上業務在增長?!蓖趺髁两榻B說,博華展覽目前成立的跨部門委員會設立了11個專業委員會,包括信息支持專業、數字營銷專業、新媒體運營專業、活動創意策劃專業、市場統籌專業、精準營銷專業、云展電商專業、海外銷售專業、互聯網廣告專業、會議策劃組織專業、互聯網拓展統籌專業,分為技術、內容、創意策劃三大部分。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顯示,突出發展數據要素價值;帶動產業提質增效,驅動產業轉型;促進經濟循環暢通。《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將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10%,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普及率達到45%。
業界人士認為,隨著數字化的迭代升級,會展的交易屬性已與社交屬性融合。會展活動的內容生產能力成為新生態下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