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展業近十年的大繁榮、大發展,已使中國的展覽面積和展覽場次位居世界前列,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會展大國。透過這一光環看到的是中國會展企業拼搏的身影,看到的是會展企業繪就的中國會展業跨越式發展的壯麗畫卷。
從真正意義上來說,中國會展企業的發展歷史不過三十年時間。這三十年,可以概括為“從無到有”的第一個十年、“從少到多”的第二個十年、“從弱到強”的第三個十年。未來十年,期待是領跑的十年。
回顧最近這十年,中國會展業風起云涌,中國會展企業以自有的英姿支撐起了中國會展大國的地位,也點燃了中國會展強國的世紀夢想。身為會展觀察者和參與者,筆者這十年思考和總結良多。
一是集團化漸成趨勢。現階段,我國會展企業大體上分為外資、國有、民營三大類。外資會展企業近十年通過移植、合資、收購等方式,在中國初步建立了集團化網絡,進一步鞏固了母公司的全球競爭力,如勵展、英富曼、漢諾威、法蘭克福、慕尼黑等。不少外資會展企業中國子公司已經成為其母公司最重要的海外收入來源。民營會展企業近十年積極推進集團化發展,形成了一批實力不俗的民營會展集團,如廣州光亞、廣東鴻威、上海華墨、天津振威、青島海名、青島金諾、廈門鳳凰等。國有會展企業除中展集團、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集團等原有的部委下屬會展集團,地方城市近幾年掀起了成立國有會展集團發展趨勢,如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武漢、廈門等城市相繼成立會展集團。
二是國際化蒸蒸日上。表現之一是,中國會展企業在國際會展組織中的數量與比重直線上升。如2012年,國際展覽業協會(UFI)中國內地會員有78家,占比約13%;2022年,UFI中國內地會員有207家,占比約26%,會員數量約為十年前的3倍,比重約為十年前的2倍。在2012年第79屆國際展覽業協會全體大會上,時任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的陳先進當選為UFI2013年度主席,成為UFI歷史上第一位中國籍主席,標志著中國會展企業國際地位的顯著提升。表現之二是,近十年中國會展企業境外組展迎來大發展,實現了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雙向發展。以米奧蘭特、西麥克等為代表的中國會展企業開啟海外布局,注入國際化基因,中國會展企業的身影頻頻亮相國際會展舞臺。
三是資本化開啟新途。2014年8月,大連北展掛牌新三板,開啟了中國會展企業資本化運作的新起點。2019年10月,米奧蘭特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成為“中國會展第一股”。目前,主板、創業板、中小板、新三板等資本市場共有十余家會展企業。雖然中國會展企業在資本市場中體量仍然較小,但中國會展企業資本化運作已在路上。
四是數字化勢不可擋。過去十年,新興技術快速迭代,數字化浪潮撲面而來。會展企業勇于面對、創新求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行業奇跡。十年前,移動互聯網開啟大幕,2011年微信推出,會展企業的營銷渠道開始從PC端轉向移動端。再到后來的抖音、快手、小紅書、頭條等,應用場景快速切換,近年來,重心又向短視頻、直播轉變。2020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客觀上加速了線上會展的發展,2021年“會展元宇宙”概念應運而生。十年間,會展企業的營銷渠道、管理方式、企業戰略等均受到數字化的深刻影響。與此同時,一批搶跑的會展企業積極擁抱數字化,如米奧蘭特、上海博華等,引領中國會展業走向數字化嬗變之路。
五是專業化漸入佳境。這十年,會展企業內部組織應勢求變,人員專業化程度不斷提升,尤其是一些大型會展集團更為明顯。前二十年,中國會展企業是粗放式發展,大部分企業以銷售為導向,銷售部最為龐大,一人多崗現象比較突出。近十年,市場部、運營部、技術部等部門的非銷售型人員比例在不斷提高,會展企業內部的分工更加精細化,如專門設置新聞采編、新媒體運營、視頻剪輯、廣告投放、數據分析、公共關系、現場運營等職能崗位。這十年,中國會展企業專業化運營能力有了顯著提升。
六是傳媒化方興未艾。會展與傳媒根性相通、面目趨近,許多跨國會展企業的母公司即為傳媒集團,如英國的勵展、英富曼、塔蘇斯等。近十年,“傳媒企業辦會展,會展企業辦傳媒”現象漸成趨勢:一方面,一批傳媒企業進軍會展業,成為會展新勢力的代表。這些企業與傳統會展企業基因不同,具有更強的媒體屬性,甚至不以會展企業自居,其所辦的展會周期更短、規模化速度更快;另一方面,有不少傳統會展企業成立了專門的部門或公司,向行業媒體業務進軍,創辦行業雜志、網站、自媒體等,以媒體為發力點,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七是縱深化多向發力。近十年,會展企業向辦展產業縱深化發展,注入更多的行業基因,與辦展產業深度嵌合、緊密關聯,越來越多的企業不再以單純的展覽公司示人。隨著“會展+產業”發展模式的不斷深化,產業會展正逐步成為展會的主流。比如,廣州光亞會展集團、珠海再生時代集團分別圍繞照明、打印耗材行業發展“媒體+電子商務+產業研究+展示基地”等業態,打造行業綜合服務商,與展會互相促進。再如,廣東鴻威國際會展集團在舉辦VR/AR產業博覽會過程中投資成立了實體公司。此外,還有不少會展企業發起成立行業商協會,成為會長單位或秘書長單位。
八是低碳化前景誘人。“雙碳目標”背景下,低碳化已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會展企業當仁不讓,成為低碳會展發展的主力。過去十年,已有一批會展企業肩負起社會責任,在低碳會展的道路上探索前行。如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集團從2014年第115屆廣交會開始實施《廣交會綠色發展計劃》,2017年第122屆廣交會推出綠色發展2.0計劃,按照100%的綠色展位普及率目標,全面提升綠色發展質量,引領低碳會展新生態,中國對外貿易中心集團也榮膺新華網頒發的“2017中國最具影響力綠色企業品牌”。近十年,以常州靈通、常州霍克、深圳朗暉等為代表的企業在綠色會展上作出了重要貢獻,并吸引越來越多的會展企業加入會展低碳化發展的行列。
九是標準化逐漸形成。2015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完善展覽業標準體系”,會展企業標準化工作由此開始加速,時至今日,隊伍已逐漸形成,示范性成果不斷出現。在全國會展業標委會技術委員會的示范引領下,近十年,浙江、陜西、福建、廣東等省市先后成立了省級會展業標準化委員會,會展企業紛紛響應、積極參與,已成為會展標準化建設的生力軍。以廣東為例,廣東現代會展、廣州保利國貿等已成為廣東省標準化試點單位。可以預見,未來十年會有更多的會展企業加入標準化建設隊伍。
十是年輕化后浪可期。長江后浪推前浪,中國會展后繼有人。過去十年,第一代會展企業創始人開始考慮交班與接班問題,第一批元老員工也進入退休倒計時。我們欣喜地看到,“展二代”開始登上舞臺中央,“85后”“90后”逐漸成為會展企業的中堅力量。令人欣慰的是,絕大部分新興會展企業已由年輕一代掌舵,新一代會展人成為中國會展業的實力擔當。這些群體普遍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且視野開闊。未來十年,年輕一代的會展人接過中國會展業發展大旗,向世界會展之巔邁進。